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904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2019年)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 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 形成礼乐制度C. 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 出现早期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

2、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玉礼器系统”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就有可能存在早期国家,D项正确;A项为商周时期,排除;B项,西周时形成礼乐制度,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氏族制度消失,排除。2.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了A. 分封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王位世袭制D. 世官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王位世袭制到商朝时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兄死由弟继承,直到少弟死后,再由长兄之子继位。仲丁以后,王室内部继续发生王位纷争,兄终弟及制遭到

3、破坏。当继位之弟死后,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还兄之子,因而造成了“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局面,针对这种状况,周朝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答案为B;根据材料“诸侯莫朝”说明已经实行了分封制,A错误;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就已经出现了,C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夏商周实行世官制,不符合题意,D错误。3.秦统一六国后,将秦国通用的篆书作为统一的文字加以推广,但出土的秦代简牍上往往不是小篆,而是隶书。合理的解释是( )A. 秦朝统一文字的结论可能有误B. 隶书更具有实用性C. 统一文字的措施没有真正实施D. 小篆未能强制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比笔画圆匀,具有图画美的小篆,

4、隶书工整对称更具实用性,所以尽管有了统一文字篆书,秦代更多的文书和简牍是以隶书书写的,B项正确;秦朝在全国范围内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的结论是确切的,并且是用国家法令的形式强制通行全国,ACD三项说法错误。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 )A. 放松了人身依附控制B. 加强了地主土地兼并C.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 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佛寺控制大量的人口、土地,

5、使“佛图户”增加,户籍制度受到破坏,政府控制的自耕农人数大大减少,这势必会严重影响政府的赋税收入,D项正确;自耕农由国家监管到佛寺控制,人身依附并没有放松,A项错误;佛图户受到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佛寺监管,并没有加强一般地主的土地兼,B项错误;佛图户由国家控制到受佛寺的监管,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C项不符合题意。5.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 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C. 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D.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根

6、据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是指儒学思想,“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符合道家思想,这体现出魏晋玄学是儒道相互融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理学是宋朝时期的新儒学,材料中玄学是魏晋时期,故A项排除;三教合一是在唐朝时期,故C项排除;D项中的“正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6.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 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 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 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 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答

7、案】C【解析】从材料“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元人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注重突出诗情画意,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天人合一、书画同源,故AB项排除。7.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習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绞: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徒三年:供养有缺,徒二年:居父母丧,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徒三年: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流二千里: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 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 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 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

8、规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律疏议专门以国家力量,严厉惩治打击对祖父母、父母不敬,不养,不孝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唐朝注重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相辅相成,强化儒家道德,以维护社会的稳定,A项正确;材料只有唐律疏议的法律规定,没有司法审理与执行,B项错误;只有家庭伦理在某条法律中的体现,不能证明其是立法的基本原则,C项错误;唐律疏议以国家律法强制孝老敬亲,不能说明“孝老敬亲“已经成为了当时的社会行为规范,D项错误。8.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理学居于统

9、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知体现了“四书”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四书”是理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科举制考试的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孔子权威地位动摇的说法有误,排除B项;“弃儒从商”的说法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C项;红楼梦没有明显的朝代信息,并不能确定反映的是宋代生活,排除D项。9.下表所示为南宋前期绍兴府部分地区每年征购盐额情况地区会稽县曹娥会稽县三界余姚县石堰山阴县钱清盐额(石)165862932364376

10、66352由此可推知,当时( )A. 商业税率比较高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 商品经济占主导D. 特色手工业市镇的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政府向绍兴府等部分地区每年“征购”大量食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地区的食盐生产和销售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特色手工业市镇已经兴起,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征购数量,不是商业的税收与税率,A项错误;食盐生产与销售,不是农业生产,B项错误;只有部分市镇生产食盐成为特色产业,不能说明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占据主导,C项错误。10.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

11、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C. 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说明在作者眼中,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故B正确。A项描述与材料“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转变的描述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国家行政机构的演变,故无法得出行政机构不断完善的结论,排除C;军机处属于封建专制制度,不可能借鉴西方民主制度,故D排除。【

12、点睛】本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结合所学便轻易作出判断,提醒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先入为主,尊重材料才是提高成绩的不二法门。11.有关清圣祖康熙的样貌,历史上有过不同记载。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材料出处天表英俊,岳立声洪。清史稿疏髯犯颊而斑白,雌雄眼,神气清明。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作者为朝鲜王朝肃宗年间文人,1712年左右曾来大清国游历。)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法国传教士白晋A. 材料一来自官方记载,最权威可信B. 材料二和三有部分信息相似,记录真实可信C. 三则材料立场各异,皆不可信D. 三则材料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史料详加考察,小心推

13、理,大胆求证【答案】D【解析】【详解】对于康熙的样貌,清史稿、朝鲜人金昌业、法国传教士白晋有着不同的描述记载,哪一种更合理,并不能有权威材料进行证明,因此不能准确进行判断,要结合相关的史料进行详细考察,推理求证,从而得到更最合理的信息,故答案为D;清史稿是所谓的官方史料,但是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编写的,难免掺杂着主观性,没有其他佐证材料,不能证明其最权威可信,A错误;材料二和三有部分信息相似,但是无从证明哪个记录真实可信,仍然要进行考察,寻找佐证,B错误;不能因为记载不相同,就没有经过考证而全盘否定,C错误。12.在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中,发现唐至宋初的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

14、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A. 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B. 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C. 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D. 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宋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项。A项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3.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B. 儒

15、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C. 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 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中国法家代表人物虽然“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说明法家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实质上反映出儒家的治国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专制制度的加强体现了儒家思想地位的巩固,故A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集权的思想基础之一,故D项错误。14.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与北汉南下的假情报,出兵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宋太宗赵匡义时命重修太祖实录,特地指出,太祖率兵出击契丹入侵,众将士强拥太祖为帝。这说明A. 历史解释因时代不同而有差异B. 不同角度的历史解释会有差异C. 历史叙述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 不同史料出现会还原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今人认为宋太祖亲自策划陈桥兵变,而宋代太祖实录宣扬宋太祖是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合理的解释应是宋代为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故用官修史书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