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167716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崇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01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分)1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能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文献记载B逻辑推理C考古发现D民间传说2右图是近期出版的有关上海的历史书,该书所记内容上限应始于第一部用考古发现填补上海古代史空白的学界力作A崧泽文化B西周分封C上海设县D上海筑城3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A世袭制度B家族制度C宗族制度D宗法制度4右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公务印章最可能出现在“冀州刺史”印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

2、5下列史著在编撰过程中得到当时最高统治者鼎力支持得以成书和传世的是A史记B史通C资治通鉴D文史通义6多数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A政治革命B交通变革C世界联系D军事因素7有位思想家以圣经中提到的力大无比的海兽“利维坦”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此人是A洛克B卢梭C狄德罗D霍布斯816世纪上半叶法国处于法兰西斯一世统治之下。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为A封建等级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9如右图所示,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市民变得富有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

3、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10“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这一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B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C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D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12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公使曾说“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了”,这是因为A签订南京条约B签订天津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D签订辛丑条约13下表是“晚清留学主要趋向”简图,其中“?”应填入A留学英国B留学日本C留学德国D留学意大利14“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

4、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可能出自A洋务运动时期的广方言馆B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C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D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15“如果国联是世界最好的希望,那么牺牲中国的一小部分领土或许是值得的。”美国威尔逊总统眼中的“中国的一小部分领土”是指A上海B山东C北京D台湾16列宁说“俄国的商业是千百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为此他推行了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7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

5、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调整了农业政策B整顿了财政金融体系C推行“以工代赈” D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18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上述“我军大捷”应发生于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9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步组建起一个经济联合体,希望通过它来避免战争重新爆发。“它”应该是A世界银行B欧洲共同体C马歇尔计划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了统一,

6、西欧走向联合二、综合题(共60分)(一)聚焦古代边疆(15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21在下列方位示意图上,填写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1)(2)(3)(4)(5)(6)(7)(8)(9)(10) A辽阳行省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E修筑长城F西域都护府 G雅克萨之战 H台湾府 I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J伊犁将军 K安西都护府 L平定回部叛乱 M河西四郡22根据上述史实归纳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2分)(二)工业之子曼彻斯特(20分)十六世纪的曼彻斯特是一个以手工纺织

7、业闻名的市镇,到十九世纪中叶成为世界著名的“棉都”。材料一 图片中的曼彻斯特A发行于1826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公司的股票证书,图中右侧是曼彻斯特交易所大楼,背景是冒着浓烟的工厂烟囱;左侧是利物浦,当中站立的是雅典娜女神。B约翰拉斯金(18191900)画笔下的曼彻斯特,烟囱林立,浓烟滚滚。C图中上方的街道指示牌:cotton street(棉街),图中下方是曼彻斯特街道上特制的铁质的马路牙子(注:运输超重棉花大包的马车经常会把石质的马路牙子压碎)。D这是1840年迈克尔阿姆斯特朗历险记一书里的插图,表现了曼彻斯特一家棉厂的工作状况。画面后方是手持皮鞭的监工,前面是一个女童工从开动着的机器下

8、面爬出来。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曼彻斯特,评论说“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托克维尔英国及爱尔兰游记问题:23(1)以上材料有助于了解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的直接证据有哪些? (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2分)(2)以上材料有助于了解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的间接证据有哪些? (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2分)24结合以上四幅图片和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工业革命的简况。(7

9、分)2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托克维尔言论的看法。(9分)(三)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与世界(25分)材料1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 1947年杜鲁门国情咨文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共同纲领(节选)材料3 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的演讲(1

10、971年7月)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材料4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

11、76次全体会议第2785号决议材料5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2001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问题:26完成“中国走向世界”提纲。(10分)27运用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以“和平外交”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活动的认识。(15分)上海市崇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BBCCDCBA题号11121314151617

12、181920答案DDBCBADCBA二、综合题(共60分)(一)聚焦古代边疆(15分)21(13分)(1)(2)(3)(4)(5)(6)(7)(8)(9)(10)EF MKI J LAGCDBH 22军事斗争(武力)、设置机构管理(2分)工业之子曼彻斯特(20分) 23直接证据:A C (2分) ,间接证据:B D (2分)24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先驱,引领了英国工业化进程。(1分)该城以棉纺织业发达著称,街道指示牌cotton street(棉街)以及街道上特制的铁质的马路牙子,都印证了19世纪中叶世界“棉都”的历史。(2分)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通车,使该城交通便利。拔地而起的数座工厂

13、和股票的发行,说明该城较早建立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分)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曼彻斯特,也产生了环境污染、血汗工厂等社会问题。(2分)可见,曼彻斯特堪称英国工业革命的缩影。(1分)25作者通过对19世纪30年代曼彻特斯的考察,看到了工业化重要城市曼彻斯特“文明”与“野蛮”并存的双重特征,比较客观。(2分)首先,作者赞扬曼彻斯特的繁荣,作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最早修建铁路,拥有发达的工业及交通运输业,创造了的巨大物质财富。因此,作者认为从曼彻斯特这样的工业城市“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创造了奇迹”,表达了作者对工业化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赞赏。(3分)同时,基于考察,作者目睹了该城环境污染严重、“血汗工厂”等现象,因此,认为这些工业成果是从“污秽的阴沟”中流出来的、使“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态度。 (2分)总之,作者揭示了工业化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人文主义灾难,值得深思。(2分)(三)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与世界(25分)262参加日内瓦会议(2分) 3参加万隆会议(2分)二、 外交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