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与解表药(2)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66948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222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与解表药(2)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总论与解表药(2)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总论与解表药(2)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总论与解表药(2)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总论与解表药(2)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论与解表药(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与解表药(2)(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起源 1 中药起源于原始人生活 生产劳动实践 在原始时代 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 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 甚至造成死亡 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 为了同疾病作斗争 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 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 观察 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2 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后期 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 还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 至殷商时期 酿酒业已十分兴盛 酒不仅是一种饮料 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 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

2、多方面的作用 故古人将酒誉为 百药之长 中药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 代表作 神农本草经 简称 本经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载药数目 365种 1 其 序例 部分 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 有毒无毒 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 分为上 中 下三品 即后世所称的 三品分类法 2 每药之下 依次介绍正名 性味 主治功用 生长环境 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 产地等内容 3 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 历用不衰 4 本经 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作 本草经集注 作者 梁 陶弘景所辑 成书年代 公元500年左右 载药数目 730种 主要内容和

3、学术价值 1 序例 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 接着对 本经 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 发挥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2 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 补充了大量采收 鉴别 炮制 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 3 增列了 诸病通用药 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 服药食忌例 原书无标题 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 等 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 4 各论部分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 草木 虫兽 果 菜 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 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 隋唐时期 代表作 新修本草 又称 唐本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作者 李勣 苏敬等主持编纂 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

4、的人力和物力 成书年代 唐显庆四年 公元659年 载药数目 844种 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1 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 并附以文字说明 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 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2 无论形式和内容 都有崭新的特色 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 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1 本草拾遗 作者 陈藏器 成书年代 开元年间 公元713 741年 宋代 金元 宋代本草书籍的修订 乃沿唐代先例以国家规模进行 1 宋代的官修本草有 开宝本草 嘉祐补注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 亦称 图经本草 所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 2 宋代个人著名本草著作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后世简称 证类本草 作者 唐慎微 成书年代 1082 1083年 载药数目 1500余种 学术价值 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 药方 以相印证 医药紧密结合 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 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来 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 明代 代表作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 载药数目 1892种 新增374种 主要内容和体例 全书52卷 约200万言 附图1100多幅 附方11000余首 各论分16部 60类 各药之下 分正名 释名 集解 正误 修治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诸项 逐一介绍 主要成就和贡献 本草纲目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对世界自

6、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明代官修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 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 编成 本草品汇精要 收药1815种 清代 1 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 1 进一步补充修订 本草纲目 的不足 如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2 编撰成节要性本草 如汪昂 本草备要 吴仪洛 本草从新 黄宫绣 本草求真 等 3 重辑 神农本草经 如孙星衍 顾观光等人的辑本 或对 本经 进行注释发挥 如张璐 本经逢原 邹澍 本经疏证 等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 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 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 当推陈存仁的 中国药学大辞典 1935年 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7、当代的本草成就 1 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 从1954年起 各地出版部门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和建议 积极进行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 在本草方面 陆续影印 重刊或校点评注了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 残卷 证类本草 滇南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纲目 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 2 涌现的中药新著 数量多 门类齐全 从各个角度将本草提高到崭新的水平 其中最能反映当代本草学术成就的有 各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要点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 采集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来源 除部分人工制品外 主要

8、是天然的动物 植物和矿物 中药的产地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道地药材 亦称地道药材 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称 其特点有 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 道地药材的确定 与药材产地 品种 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 常用道地药材 四川 黄连 附子 川芎 川贝母东北 人参 细辛 五味子河南 地黄 山药 牛膝甘肃 当归山东 阿胶山西 党参宁夏 枸杞广东 砂仁广西 肉桂 田七江苏 薄荷 苍术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 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季节 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 植物类药材的采收植物类药

9、材其根 茎 叶 花 果实各器官的生长成熟期有明显的季节性 根据前人长期的实践经验 其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 大致可按用药部位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全草类 叶类 花类 果实和种子类 根和根茎类 树皮和根皮类 一 全草类 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 此时茎叶有效成份含量最高 不用根者 割取地上部份 益母草 青蒿 薄荷 藿香等 连根用者 连根拔起 车前草 蒲公英 败酱草 白花蛇舌草等 特殊采用 茵陈嵩以幼嫩全草入药 忍冬藤茎叶同时入药 二 叶类 叶类药材 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时采收 此时植物生长极盛 有效成份含最高 药力雄厚 应及时采收 如艾叶 荷叶 番泻叶 罗布麻等

10、但少数药材例外 如桑叶 宜深秋或初冬采收 习称 霜桑叶 或 冬桑叶 三 花类 在植物开花时采集 花蕾大多次第形成和开放 故应分批采摘 1 即开即采 菊花 月季花 洋金花 旋覆花等 2 花冠由黄转橙红时采 红花 3 采含苞待放的花蕾 槐花 金银花 辛荑等 4 花完全开放时采 蒲黄等花粉类药材 四 果实 种子类 1 果实成熟时或将成熟时采 山楂 枸杞 川楝子等 2 幼果入药 枳实 青皮等 3 分次采成熟果实 瓜蒌 4 容易变质果酱 晴天清晨或傍晚采 桑椹 枸杞 覆盆子等 不宜过熟 二 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 采收各异 其具体时间 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 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 过

11、时则虫卵已孵化 鹿茸应在清明后45 60天截取 过时则角化 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 其皮厚质佳 小昆虫等 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 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三 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 炮制的概念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古代称为炮炙 修治 修事等 二 炮制的目的不同的药物 有不同的炮制目的 在炮制某一具体药物时 又往往具有几方面的目的 总的说来 炮制目的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 增强药物的作用 提高临床疗效 在中药炮制方法中 经常加入一些辅助药料 简称辅料

12、 如酒 蜜 醋 姜汁等 各种辅料具体作用虽然不同 都具有增效的作用 液体辅料更是如此 桑叶 百部 紫菀蜜炙 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川芎 当归酒炒 增强温通活血作用 玄胡 香附醋炒 增强止痛功效 黄连 竹茹姜汁炒 增强止呕作用 天南星牛胆汁制 增强息风止痉作用 2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 附子 川乌 草乌 半夏 天南星 马钱子等生用易于中毒 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 巴豆 续随子泻下作用剧烈 宜去油取霜用 常山用酒炒 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 对于有毒性药物 炮制应适度 不可太过或不及 如 巴豆霜应保留脂肪油在18 20 左右 马钱子砂烫 其士的宁生物碱含量应在0 8 左右 偏高容易中毒 除去或

13、破坏太过 疗效难以保证 有些药物不加辅料 经过炮制也能强疗效 如 明矾锻为枯矾 增强燥湿收敛作用 槐花炒用 增强止血作用 决明子 莱菔子 杜仲等清炒 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提高疗效 人参 黄芩等加热处理 防止甙类水解而避免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3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 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1 药物的某些性味功效 在某种情况下不一定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 但经过炮制处理 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药物的性能功效 以适应不同病情和体质的需要 熟地黄 性微温 以补血见长 用于血虚证 生地黄 甘寒之品 长于清热凉血 2 一种药物往往有多种功效 有时不能全部用于某一临床证情 需要以加工炮制以适应临床 如 麻黄辛温 有

14、发表散寒 止咳平喘 利水消肿之效 宜用于外感风寒 咳嗽气喘之证 若邪热壅肺 汗出咳喘者 其温散发汗作用 则对病情不利 通过蜜炙麻黄入药 则辛温发散之力减弱 止咳平喘之功增强 更适应病情需要 4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 便于贮存和制剂 然而由于产地 季节等等因素的限制 多种药材无法直接使用鲜品 皆需干燥处理 才可贮存 运输 多数药材可以日光曝晒 或人工烘烤进行干燥 但有少数动物药及富含汁液的植物药 需经特殊处理 桑螵蛸为螳螂之卵鞘 内有虫卵 应蒸后晒干 杀死虫卵 以防贮存过程中因虫卵孵化而失效 5 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使药材纯净 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药物在采收 贮存和销售过程中 往往会带有一些

15、非药用部分及杂质 砂土甚至变质者 既影响药品质量 又造成称量不准确 经过修制或特殊处理 完全可以避免因此造成的不良影响 6 矫臭 矫味 以便于服用 一些药物具有臭气 异味或刺激性 患者难于接收 经过炮制以利于患者服用 地龙 僵蚕 有腥气 乳香 没药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三 炮制的方法 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 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 可分为五大类型 修治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中药性能的含义 2 熟悉性能的主要内容 性能与性状的区别 3 掌握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的含义 以上除毒性以外的各种

16、性能的确定依据和临床意义 五味理论中所表示的作用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和毒性的因素 如何正确对待药物的毒性 一 四气 一 四气的含义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 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性质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药性分寒温 不晚于西汉时代 药有寒热温凉四气 则是首先由 本经 提出的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此外 还有一些平性药 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 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 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 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 故四性从本质而言 实际上是寒热二性 二 四气的确定及作用 1 四气的确定 药性寒热温凉 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 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如 黄芩 板蓝根 对发热 口渴 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 表明这类药物属于寒性药 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 如 附子 干姜 对腹中冷痛 四肢厥逆 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 表明这类药物属于热性药 2 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 温热药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