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提高) 知识讲解.doc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1640300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的形成(提高) 知识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溶液的形成(提高) 知识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液的形成(提高) 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的形成(提高) 知识讲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溶液的形成(提高)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1.溶液、溶质、溶剂:(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高清课堂溶液的形成一、1)(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

2、,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3.溶液的用途:(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3、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要点诠释】1.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2.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CuSO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3.SO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CaO,而是H2SO4、Ca(OH)2。4.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不能计算在内)。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高清课堂溶液的形成四)1

4、.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2.溶解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要点诠释】1.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不是二者溶解时只有放热过程,而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试管内液体温度上升。2.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3.氯化

5、钠等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4.酸、碱、盐等物质溶于水时,以离子形式扩散;蔗糖、酒精等有机物溶于水时,一般以分子形式扩散。要点三、乳浊液、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2.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乳化不是溶解,不能形成溶液。【要点诠释】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但原理不同,汽油洗油污

6、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洗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不能形成溶液。【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溶液、乳浊液等概念及乳化现象1.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氯化钠加入水中 B面粉加入水中C铁粉加入水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思路点拨】解答溶液概念的题时一定要抓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是判断能否形成溶液的标准。【答案】A【解析】氯化钠加入水中,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加入水中,铁粉加入水中,植物油加入水中,都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总结升华】该题考查的是溶液的概念,记住溶液的特征即可解决。2.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洗涤久置石灰水的

7、试剂瓶B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答案】A【解析】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而变质,碳酸钙不溶于水也不和肥皂反应,不能用肥皂洗涤。故A符合题意。根据碘溶于酒精的性质,可以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洗洁净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用它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油漆易溶解于汽油,可以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总结升华】生活中或实验室中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化学反应把不溶物变成可溶物而洗去,二是利用乳化作用原理,把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形成乳浊液而洗去,三是利用溶解原理,把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而洗去,在洗涤时

8、,要根据被洗涤的物质成分选择合适的原理和方法。3.(2015辽宁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溶液都是无色的【思路点拨】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热,如硝酸铵;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是气体。【答案】C【解析】A、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故A错误;B、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热,如硝酸铵,故B错误;C、溶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是液体,如酒精溶液中的溶质酒精就是液体,而稀硫酸中的溶质硫酸是液体,故C正确;D、溶液可以是有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

9、的,故D错误。【总结升华】明确溶液的特征、溶剂的种类是解答本题关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不一定是水。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C.乙醇之所以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将植物油分散成小液滴,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碱溶液沾在皮肤上时,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而不是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故B错误。

10、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乙醇中只有乙醇分子不含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故C正确。乳化现象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变式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中水是溶剂B.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就能形成溶液C.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D.乳化现象就是油脂溶于乳化剂【答案】A【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般溶液如果没特殊指明,溶剂都是水。A中稀硫酸是溶液,其中水是溶剂。B中如果物质投入水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不能形成溶液。C中无色液体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D中乳化现象实质是油脂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能形成溶液。类型二、考查物质溶解时的吸热、

11、放热现象4.(2015湖北中考)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思路点拨】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到底是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还是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答案】B【解析】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A错;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C错;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D错。【总结升华】要记住:溶解时温度降低(吸热)的物质是硝酸铵等;溶解时温度升高(放热)的物质是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溶解时温度不变的物质是氯化钠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答案】D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