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64008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注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学教学目的:通过对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的分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1、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引导大学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2、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3、阐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引导大学生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过程中提高道德境界。教学重点: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难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学热点:1、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2、2、科技发展特别是生命科技发展的道德界限问题3、如何用道德理论去评析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热点问题实践方案:1、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开展“诚信考试调”主题教育活动3、开展“信守诺言”活动4、儿童福利院送温暖活动5、开展“感动于心 感恩于行”系列活动教学课时: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其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导入】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这样说: “这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3、现实生活中,道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道德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一节的内容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教材上说:“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的含义中包含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道德的作用形式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比如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的话就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和批评,这就是社会舆论的作用,或者一个人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很痛苦,很煎熬,这就是他内心信念在起作用;第二,它的作用方式是对人们进行善恶评价;第三,它

4、的存在形式是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道德是行为的规矩和做人的根本,道德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道德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道德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中寻找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在原始社会中,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类个体自身能力的限制,人们必然要结成群体一起劳动,在群体劳动中必然会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样也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等,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是道德的存在形式,所以可以说劳动

5、为道德的起源创造了第一个历史条件。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道德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体现的是个体对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只有人们有了社会关系才需要道德来调节和规范。假如像鲁宾孙那样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荒岛上或者像报道中提到的生活在动物世界中的狼孩那样,也就不存在道德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大分工,社会分工的出现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形成的主观条件。因为当人们意识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时,就产生了调节利益关系的

6、自觉要求和意识,这就产生了道德观念。所以道德的起源并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是先天固有的良知和自然本能,而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相互交往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里有一个关于道德起源的趣闻,同学们欣赏一下,看一看这个故事讲得有没有道理呢?【资料】猴子版的道德起源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5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

7、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4只猴子打了一顿。因为其他4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5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4只猴子又打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得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8、这就是道德的起源。【资料点评】原先被关在笼子里的4只猴子和新放进来的猴子结成的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猴子有了偷香蕉被打的经历之后,形成了偷香蕉违背规范的意识,才产生了道德观念,所以自我意识的产生就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所以猴子版道德起源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道德的起源。刚刚我们明确了道德的含义,了解了道德的起源,那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2、道德的本质马克思曾说过: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归根到底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经济结构

9、归根到底有两种基本形式: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结构,相应于这两种结构存在着两种道德: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道德和体现阶级对立的阶级社会的道德。其次,社会利益关系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根源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而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所以道德在很大程度士是由一定的经济活动所表现的利益而决定的。人们实际上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来吸取并总结自己的道德观念。原始公有制社会产生了以氏族、部落整体利益为本位的道德规范;奴隶社会制定了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和意志要求的道德规范;封建社会制定了保护封建地主、贵族利益的道德规范;资

10、本主义社会,建立了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社会制定代表着社会大多数人利益和意志的道德体系和社会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阶级性是道德的基本属性。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中的一条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剥削阶级的理论家否认道德有阶级性,总是把道德说成是超阶级的、超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他们宣传这种理论,是为了麻痹、欺骗被剥削阶级,使被剥削、被统治的阶级接受他们的思想统治和精神奴役。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着道德的变化,一旦旧的社会经济关系被新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取代时,旧的道德体系便会被新的道德取代,成为新的社

11、会经济关系下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里,社会经济关系内部的变化也总会带来人们对利益关系的再认识,从而会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某些改变。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对道德本质的认识,我们了解到道德是一定时代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关系的反映,但是反过来,道德通过指导和调节人们的行为,也能够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1、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可以通过善恶观念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不管是现实生活道德楷模的言行,还是文艺作品所倡导的道德风尚,都具有

12、道德感染力,都能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利益关系,做出正确行为选择,成长为有德之人。道德在个体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个体成长的导向和动力。当然,道德绝不是万能的。某人杀人劫财,如果不靠法律的强制手段加以制裁,仅仅凭借道德舆论的压力,让其承受良心的谴责,不仅起不到惩戒预防作用,甚至可能放纵犯罪,导致混乱。2、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功能。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确化解这些矛盾,社会才能协调发展。如六个同学同住一个寝室,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在所难免。如果大家具有较高的道德境界,能够相互体谅,相

13、互尊重,以诚相待,矛盾冲突就会减少;如果大家道德意识淡漠,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就会矛盾丛生,关系难处。除上述功能外,道德还有导向、激励、辩护、沟通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是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法国的卢梭也曾经写到,“良心啊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在妥妥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然而却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为合乎

14、道德。没有你,我就感觉不到我身上有任何优于禽兽的地方;没有你,我就只能按我没有条理的见解和没有准则的理智可悲地做一桩又一桩错事。”这些论述都是对道德的社会作用的高度赞誉,概括讲来,道德具有以下几种社会作用。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当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发展起来,并力图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关系时,代表这种新的经济关系的道德便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同旧道德进行顽强的抗争,向人们表明旧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恶的、不正义的,新的经济关系是善的、正义的,为新的经济关系取代旧的经济关系进行辩护、斗争。当新的社会经济关系确立起来,并建立了相应的政治制度以后,与它相适应的

15、道德便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发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和促进新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的作用。当一种经济制度走向衰亡,并逐渐为新的经济关系所取代时,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心理和习惯,同新的道德进行抗争,以阻碍新的经济关系及其相应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影响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对政治和法律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定的道德总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它常常通过作用于人们的政治思想,影响着政治运动的兴衰进退。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常

16、常渗透到法律制度中,赋予法律以道德影响力和激发力。执政者和执法者的道德面貌如何,常常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法律状况发挥一定的影响。道德对宗教、文艺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中,道德常常通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作用于整个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们的道德面貌如何,常常影响着他们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发挥。因为人们的劳动和其他各种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当一种道德观念为人们接受之后,必然对他们的劳动态度和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可以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道德立足社会整体调节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化解社会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