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58574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6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与教育---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教育 工作者-(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李镇西教育手记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 我的教育思想历程 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当首推“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有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少精辟深刻、令我折服的见解。 我是长期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从事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因而不具备宏观的、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但十多年鲜活的校园生活使我对素质教育全身心地拥护,而且我的教育历程使我对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我的这个理解,不是纯理论思考的结果,而是十几年教育实践赋予我的思想结晶。不知我这样说是否有

2、拔高自己之嫌:刚参加教育工作时,我有一种真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来自我少年时代所受的关于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但更来源于我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记得当时就有同事对我调侃道:“你把胡耀邦该操的心都操了!”是的,现在想起来,那时我的“庄严”与“神圣”的确有些幼稚,但我那颗真诚的责任心(后来成了我的事业心),至今未曾褪色!但是,就理论素养而言,我当时堪称“一贫如洗”,然而我仍然凭着一腔热情便“赤膊上阵”了:一天十几个小时和学生“泡”在一起,真正成了“娃娃头”!开始对教育进行一些肤浅的理论思考,是在我出手“教训”欺负我班学生的学生之后的反思。关于那次打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

3、另一本教育手记中已有详细记载。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在那些被教育的日子里,我在反省自己错误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寻求理论帮助。正是在那时,我第一次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这本定价三毛六分钱的薄薄的小册子,成了我教育理论真正的启蒙读物,我也从此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员。而且,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教育生活中的出现,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我对打学生这种错误行为的自我教育,更重要的是,对比当时的教育现实和我自己的教育状况,我第一次站在了“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从教育现实来说,当时的“应试教育”显然远不及现在,但也端倪渐显,并已引起有识之士及社会各界的忧虑(当时对这一弊端的概括叫做“片面追求升学率”

4、),因此,教育已经明显开始畸形发展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学生的大脑就是装分数的容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从我的教育现状来看,虽然我对学生充满了教育热情,但基本上是把学生仅仅当作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而未把他们看作有自己独特心灵世界、有充分主体意识的人;在我的眼中,学生是作为共性存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另外,当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教育培养,但这些教育只是孤立的“德育”、“智育”、“体育”等等,而没有意识到任何有效的教育都是互相交融渗透的。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他认为,我们的

5、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他还十分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别强调集体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他一方面指出,“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个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另一方

6、面又指出,“如果学生没有个性,那就不会有集体”。 要想用三言两语概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他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说实话,在这之前和之后,我也接触过一些轰动一时的教育理论,但那些高深概念、新潮术语和什么什么“原则”、什么什么“效应”、什么什么“律”或什么什么“论”,让我一看到就顿生自卑之感,

7、觉得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具备进入教育理论殿堂的智力,于是,不看也罢。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是那样的通俗,语言是那样的亲切,连书名也充满了“人”的魅力: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值得顺便一题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点中就起来写教育日记的精神和做法,也深深影响了我。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未来班”,是我第一次有意识比较系统全面的教育实验。其具体做法,在另外一本书里详尽描述。在

8、这里我只想强调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来班的教育实践是成功的,其标志固然是它符合了许多通常教育评价的“硬指标”;但在我的心目中,得意之点主要在于:我自觉地发挥了“集体”的教育功能,注意了各种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有机融合,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精神世界的充实,有意调动学校以外的积极因素参与教育更重要的是,未来班为学生的班级生活和我的教育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学生通过生机勃勃的集体生活,切身体验到了成长的乐趣、发展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他们拥有了自己充实而美好的精神世界;我通过学生的幸福体会到了自己的幸福,通过对未来班的创意、建设和发展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教育艺术的魅力

9、所在。1985年除夕,我怀着教育的激情,一气呵成写就我的第一篇教育随笔(不敢妄称“论文”)教育漫笔,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北京班主任杂志,也算是我的“处女作”吧。我当然不能“事后诸葛亮”似的夸耀自己如何如何在十几年前就在搞“素质教育”了,但是,我最初教育探索的目的,就在于试图纠正当时“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的某些弊端,而且也部分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确实是事实。然而,未来班教育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虽然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继续向前推进的教育探索,便逐步向我展示了“未来班教育”的缺陷,这就是:重继承,轻创新。我是在对“宁小燕”自杀事件的剖析(参见本书沉重的思考)过程中,逐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缺陷的

10、:革命传统教育永远是需要的,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教育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德育永远不可缺少的,但是,面对变化了的社会和日益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及时更新内容,那就必然被社会和时代所抛弃;而且,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玫瑰色教育”,那么,所培养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必然碰壁。我写的长篇通讯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在1988年7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以显要位置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更强烈的反响,则是在我内心深处对我自身教育的犀利剖析未来班是我至今也最珍爱的教育诗篇,在具体的教育方式、手段和技巧上,无疑有许多创新,但其教育内容或者说贯穿其中的教育灵魂,却仅仅是力图继承恢复我国五六十年代的道德风尚。在

11、未来班,我和我的学生也的确营造出了青春万岁中的那样一种纯真温馨的集体舆论和班级氛围;但是,我所培养的“郑波”们、“杨蔷云”们(注:郑波、杨蔷云均系青春万岁的主人公),从我这儿出去后,面对迥异于五六十年代风气的社会现实,肯定会产生“宁小燕”式的迷茫。这对我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尴尬!而当时日益汹涌的改革大潮,无疑呼唤着一种既深入学生心灵又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一方面,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疾病也渐渐增多,需要教育者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而过去我们的教育除了“政治思想工作”,几乎没有真正的心理辅导和心理保健。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时的提法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2、的发展,必然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并期待着公民的独立人格,法治观念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应有内容。另外,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创新意识、平等意识、守信意识、自立意识、破釜沉舟的冒险精神、愈挫愈勇的进取精神、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明察秋毫的预见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世艺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传统德育所缺乏或比较薄弱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第一声春雷,万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是给我以强烈的心灵撞击:“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什么叫好人才?一句话,就是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这个新

13、时代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主人和人民的公仆。这样的人才,当然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民主的作风。如果缺乏这种时代精神和新的品质,没有理想、没有纪律、没有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有多少知识,也不能算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同样在这篇讲话中,万里同志尖锐地抨击传统教育的弊端:“我国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是固定的、僵化的,教育的任务就是灌输这些内

14、容,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个为什么,更不能怀疑,考试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照答就行,把学生引导到追求高分数上去。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唯书、唯上,必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历史上,凡是对人民做出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是或多或少地突破这种教育思想的结果 。我们现在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就应该改革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大大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这一时期,我发表了一系列教育反思的文章:商品经济的德育思考、中学德育危机原因初探、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从理想的天空到现实的大地、正视历史的进步、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德育的困惑、关于改进爱国主义教

15、育的思考以现在的眼光看,发表于1987年到1990年期间的这一系列的文章,观点也许偏激,认识也许片面,论述也许肤浅,但是,其中对教育现状的忧虑是真诚的,对教育弊端的思考是严肃的,对教育改革的期待是热切的。当然不仅仅是忧虑、思考和期待,我也在实践中改进我的教育方法并更新教育内容我将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纳入教育内容,系统地开展了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书信交流等形式,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对他们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培养。我写下了近20万字的学生心理咨询通信和青春期教育论文,是我这一教育探索的结晶。 我继续进行班级集体主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与过去不同的是,我在注重发挥“集体”对个人的教育功能的同时,更注重集体中个性的正常发展,使“集体”成为个性发展的健康摇篮,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我还对集体主义教育中压抑个性、依赖教师、追求虚荣等“假集体主义倾向”进行了研究和剖析。1990年全年的河南教育特意为我开辟了“集体主义教育漫话”专栏,发表了我一系列的相关论文。在班级管理上,我进行了“用法治取代人治”的探索。我大胆破除传统班级管理中的“人治”思想,采用体现民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班级“法规”对班级实行“法治”管理。我的这一探索被中国青年报、天津教育披露后,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天津教育为此还专门展开了讨论和争鸣。即使到现在,我也不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