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8310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GHOE】(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等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2能力方面:(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4)探究中共竭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纷繁

2、复杂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4)通过学习,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其和平解决;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为。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2. 全国抗日救亡

3、运动的兴起教学难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他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2,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愿抵抗,而是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压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3蒋介石只看到了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这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教学方法 三疑

4、三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欢迎大家和我共同进入今天的历史课堂。请看大屏幕,这是沈阳的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市都要鸣响警报,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79年前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主题 难忘九一八。转入新课。设疑自探:同学们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问题自探提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回答1、九一八事变背景、如何爆发?2、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结果怎样?4、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及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是什么?5、一二九运动背景、时间、口号、意义?6、西安事变的爆发及爆发后的复杂形势、结果和意

5、义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解疑合探一、九一八事变1. 九一八事变背景A.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B.世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下的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加紧准备大规模的侵华战争。C.国内蒋介石全力剿共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2.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事变名称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3.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

6、要地进行攻击。4.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5.结果: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东北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部沦陷。6.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抗日义勇军: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人民自发组成。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将军和赵一曼同志到东北组建。7.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 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 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官兵组成抗日义勇军进行顽强抵抗。 中共坚决主张对日抗战。 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二、一二九运动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并妄图建立华北傀儡政权。2、时间:1935

7、年12月9日3、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4、意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华北的阴谋,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三、西安事变(1936、12、12)1、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2.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l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l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l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

8、主张和平解决。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3.西安事变的结果: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西安事变的意义(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9、(2)它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西安 事变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走向合作抗日的标志。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中共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表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2)质疑再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或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请提出来打家共同讨论解决拓展练习:练习册本节课材料分析题课堂小结一、九 一 八事变(1931、9、18)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二、一二九运动三、西安事变(1936、12、12)1、西安事变的爆发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中共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