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7686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排教案】【GHOE】(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ji)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了伽利略在读书的时候就经常提出一些不寻常的问题。 “信奉”表示大家把亚里士多德的

2、话视作真理,不容别人怀疑。而“相信”的程度就一般了。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为什么用“信奉”而不是“相信”?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wi)背人类的真理吗?” 难句解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崇拜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连续两个问句反映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表现了人们对权威的迷信。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zho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

3、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 不能删去。因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是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句话中的“如果”可以删去吗?为什么?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伽利略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对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落

4、地的观点产生了疑问。 “反复”说明伽利略多次做试验,每次高度、球的质量、试验地点、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都不同。这表现出了伽利略严谨的科学精神。“重复”只是机械地做一样的事,没有“反复”的表达效果好。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d确说错了。“反复”可以改为“重复”吗?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是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之后才向学生宣布的。他公开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试验打破当时科

5、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伽利略为什么敢于公然反对亚里士多德?他公开做试验的目的是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伽利略宣布了自己的试验结果并决定要做一次公开试验。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wng)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zh)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可以看出伽利略为了真理,为了科学,不畏强势、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怀疑亚里士多德不仅要受到责备,而且可能还有更坏的结果。伽利略坚持自己的

6、试验,可以看出他身上具有何种精神?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人们对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反应,说明伽利略是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来做这次试验的。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大家最终相信了伽利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了伽利略试验的结 重点句解析: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

7、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果,让人们从迷信中醒悟过来,科学地认识权威。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试验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对的,证明权威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一道理。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着地。)历史上谁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伽利略。)2.请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1564年,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他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他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发明了“

8、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年仅25岁。他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望远镜的帮助下,他发现了新宇宙,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却遭到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教会的迫害,以致被送上法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科学,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有不懂的问题,要记下来。三汇报交流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1)字音。违背(wi,不读wi)

9、的确(d)更改(gng)(2)字形。辩(辩论)辨(辨别)磅(重磅)傍(傍晚)妄(妄想)忘(忘记)违(违反)伟(伟大)释(释放)择(选择)注意:“释”左半部由“丿”和“米”组成,不要写成“采”。(3)词义。信奉:信仰敬奉。文中是指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表现出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文中指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竟敢反对他们深信不疑的亚里士多德,简直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了。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2.课文主要内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们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

10、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四默读课文1.思考:伽利略是经过哪几个过程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引发疑问(第3自然段)反复试验(第4自然段)公开试验(第5、6自然段)2.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伽利略是个什么样的人。伽利略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念书时,就善于提出不寻常的问题,可见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的教学应以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为主线,让学生从文中或课外资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

11、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子的幻灯片。一回顾导入伽利略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他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从而使人们改变了盲目崇拜权威的观念的呢?(引发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二自主学习(第26自然段)1.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结合当时的背景加以体会。2.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结合上下文想象。3.伽利略

12、为什么在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三小组交流四全班汇报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界“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17世纪的意大利人十分信奉他,把他的话当成不容更改的真理。伽利略就是对这样一位人们眼中的权威人物产生了怀疑。(1)怀疑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根据的。因为两个铁球拴一起重量是10+1,而速度应是慢的拖住快的,也就是要小于10,即10+110。这样两个相反的结论显然说不通。(2)体会:伽利略通过自

13、己的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疑问,即使是人们极为信奉的哲学家,他也决不随声附和,可见他有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3)补充资料。当时科学界对权威绝对崇拜与盲从,有的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甚至丧失了生命。16世纪的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触怒教廷,到处流亡,多次被捕,但他仍宣传自己的宇宙观,最后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可见伽利略敢于向权威质疑,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还要面对精神与生命的双重压力与威胁。2.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文中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因为下文公开试验时会详写。)他会怎样反复试验,想象一下。(1)他把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和一个10磅重的球从同一高处同时降落,结果

14、11磅重的球既没比10磅的先落,也没晚落,而是同时落地。(2)他把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和一个1磅重的球从同一高处同时降落,结果同时着地。(3)他又拿其他重量不同的两个球试验3.读一段话,出示幻灯片,读出亚里士多德的确错了的意味。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4.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1)因为“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中,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十分崇拜,把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读出人们深信的态度。)(2)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位年轻的

15、数学教授,想看他的笑话。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读出人们对伽利略的轻视与嘲笑。)(3)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塔下的人们态度有什么变化,会说什么,做什么?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惊叹:“啊”人们会拍手叫好,把帽子抛向空中,相互拥抱人们会说:“我们错怪了这个数学教授!”“这个年轻人真勇敢,能向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质疑,真了不起!”“我们错了,看来亚里士多德也有说错的时候啊!”五总结提升1.了解了伽利略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过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要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怀疑要讲科学、讲证据;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伽利略也正是由于这个试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才26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