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1573999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傅雷家书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佳词丽句,品味语言的美。2感悟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含义。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庸( ) 碌 谀( )词 扶掖( ) 枘( ) 凿 相契( ) 涕泗( )横流 2. 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课堂探究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2. 两封家书有何异同?(从背景、语气、中心内容等角度进行比较。) 4. 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5. 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

2、是什么? 也就是说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6.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对感情?7.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8.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他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中呢?他还写了什么? 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谀( )词 (2)扶掖( ) (3)借鉴( ) (4)庸碌( )2根据课文填空。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_,一半靠_,但只要_,就不怕_,不怕_,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3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

3、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 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学会感谢你去过印第安原始部落吗? 如果去过,你会发现,那里的原始人有种习惯:喜欢感谢万事万物。他们感谢太阳他们心中的神给他们送来光明。他们感谢大地生长草木。他们感谢牛羊给他们奶甚至临死时,他们还感谢:感谢神带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去。 有些现代人变“聪明”了,他们认为不必这样时时感谢:太阳发光,土地生长植物,天下雨,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感谢。工人制造日用品,农民生产粮食,教师教我知识,医生为我治病,我都出了钱,也不用感谢。 我见过一个最“聪明”的人,他完全不知感谢为何物。他也常常会求助于朋友,他也会

4、在口里说谢谢,但在背后,他却得意地说:“我有办法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说没什么可感谢他们的,他们帮我也有他们的目的。他认为自己很会社交。 另一个人仿佛很傻,他习惯让自己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哪怕是一点点,让自己时时有感激的心情,他说这是他的社交方法他叫歌德。 究竟谁是真正的社交高手?我们只要看效果。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虽然物质享受远不能和现代人相比,但是人际关系很好,生活很满足。“聪明”的现代人却感到人与人关系疏远、人情冷漠。歌德是公认的社交大师。而那个“聪明”人却无奈地发现他周围的人“都是些小人”。 社交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真情。不懂得感谢的人对人是冷漠的,不论他有多少技巧,人们都会

5、疏远他。懂得感谢的人则不同:由于有感谢,在他们眼里的,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善良美好,他们对人有更多的爱,他们愿意关心别人不求回报这样的人,别人当然会喜欢。 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错在他们把自然当成一个掠夺的对象。错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变成了地狱。他们看不到:工人农民工作时,不仅仅在想着钱,他们也想让自己的产品对别人有用。这种对别人的心意值得感谢。教师教课时,不仅在挣钱,他也对学生有一些关心、喜爱,对此应该感谢。医生治病时,更会有对病人的关心。对医生的劳动,我们应该付钱,而对他的关心,我们应该感

6、谢。朋友帮助我时,也许会掺杂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在帮助我,我就该感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我们学会感谢。 第一,我们可以每周一次,专门抽出一点时间来想想谁做过帮助自己、对自己有益的事,像歌德一样。 第二,我们可以在其他朋友处,谈论这个帮助过自己的人,谈论他对自己的帮助,尽可能讲得细致。这比仅仅在心里感谢别人强,因为讲出来是一种行动,行动对我们情感的影响更大,讲出来会使你心里的感动增加。 第三,我们可以直接向对自己好的朋友表达自己的感谢。“人喜欢自己帮助过的人超过帮助过自己的人”,这话绝对是真理,惟一的条件是被帮助者懂得感谢。表达感谢要具体,要讲出来对方的帮助对你有什么意义。 在感谢别人时,

7、正确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感谢必须出自内心,必须诚恳。另一方面,感谢不能带有自卑、低三下四的样子。即使对方救了你的命也不要低三下四。否则,对方会轻视你,你也把对方推到了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的位置上了。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 (2作者在开头记叙印第安原始部落的习惯有什么好处? _ (3作者一开始就运用了两组对比事例,突出论证了 _ (4“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请问:他们错在哪里? _ (5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惟一”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_ 6感谢别人时的正确态度是 _ 7你怎样理解“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

8、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请你引用名言来谈谈你的认识。 _ 答案: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主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1. 庸(yng) 碌 谀(y)词 扶掖(y) 枘(ru) 凿 相契(q) 涕泗(t s)横流 2. 例:“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1. A.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第二封:欣喜

9、成功之时。B.第一封:劝慰儿子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C.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2. 不同: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失意之时,语气和感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偏重理性。 第二封家书写于儿子成功之时,语气和感情满怀喜悦,激情洋溢,充满感情。 相同:主旋律是一样的:都要求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1. 示例:“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控制情绪的重要。“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

10、,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描写出人面对创伤的态度平静、超然。“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是一个父亲的溢于言表的自豪,也是傅雷对儿子高度的赞美。“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艺术的真谛。“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辨证地阐明了事物在矛盾中前进的道理。“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之心使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的,

11、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生活也许是境遇不佳,缺少知音,但普天下的赤子多将成为她的朋友。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2. “坚强”。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二是“不为胜利冲昏头脑”。1. 比喻成新年中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2.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3. 没有,还赞扬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

12、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喜悦之情。1快乐是指回忆起儿子小时的可爱及成长的经历;惆怅是指儿子现在远离自己。 2儿子长大了,成材了,还让自己学到了很多。 3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父母对自己爱之切的表现。 4热爱孩子,民主、平等,循循善诱等。 5略 一、基础知识1 y (2)y (3)jin (4)l2人力天赋坚强失败挫折3示例:“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傅雷以朋友的身份与口吻,平等地和儿子谈心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儿子的关爱。 二、 1我们要学习感谢。2与下文形成对比,引出论题,并用来论证“我们要学习感谢”这一中心论点。3懂得感谢的必要性,从而更好地论证了“我们要学习感谢”这一中心论点。4错在他们把自然当成一个掠夺的对象。错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变成了地狱。5因为“惟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在文中突出强调了“懂得感谢”的重要性,更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