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2157006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中国地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中国地理【考情分析】1围绕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成因、特征、影响设题。如考查我国南方气候的特征、雨带移动时间规律,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系、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等。 2提供部分文字、图像、图表信息,要求考生进行准确空间定位,然后再综合分析。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选取地理味儿浓的资料,围绕工业、农业、人口、交通、旅游、资源、环境等问题,探讨区域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的问题。 4着力考查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一般选择比较的方法,在考查视角上具有微观化的特点。 【知识交汇】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南北跨

2、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约62度。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领土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0N多);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0E多);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上(730E附近)。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18000Km,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等5000多个岛屿。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同我国隔海相望有6个国家:

3、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二、中国地形、天气和气候1地势和地形的概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大于4000m,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m2000m,与第三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多冰川、多湖泊。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形坦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面崎岖不平。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地面崎岖不平。四大盆地的特点:塔里木盆地是我面积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内部沙漠广布。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

4、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准噶尔盆地是我最北的大盆地,内部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为成都平原。三大平原的特点: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m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多沼泽。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在50m以下,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狭长,沿长江呈串珠状分布;地势低平,河湖密布。2中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温度带10积温作物熟制主要作物寒温带1600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16003400一年一

5、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等暖温带34004500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亚热带45008000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等热带8000一年三熟水稻、热带作物等3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我国降水的地区(空间)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

6、农牧业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山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水田耕作业为主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等森林草原旱作农业为主半干旱地区干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天山山地等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多荒漠畜牧业为主、绿洲农业、灌溉农业三、长江和黄河长江源自唐古拉山的主峰,干流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最终注入东海,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域所在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

7、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途接纳的主要支流和水系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洞庭湖水系、汉江、鄱阳湖水系等。以宜昌、湖口为界将长江分为上、中、下游。长江主要的危害是洪水对中下游平原的危害。主要的成因在自然方面:长江洪水来源有南岸支流、北岸支流和干流本身,当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出现特大洪水。人为方面:一是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近年来,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洪涝灾害不断加剧;二是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的调蓄能力减弱。长江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8、保持水土。工程措施,对“九曲回肠”的荆江段裁弯取直,在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首选目标就是防洪。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疏浚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扩大沿江地区的对外开放。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干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流域所在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沿途接纳的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汾河、渭河等。以河口、旧孟津为界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黄河的主要危害是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主要成因是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但

9、相对集中,每遇大雨和暴雨,泥沙和雨水一起冲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在下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淤高,形成“地上河”。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每年较高纬度的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叫凌汛。有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减少,造成黄河下游多次断流,1997年黄河下游断流多达12次,共226天,断流里程长达622km,大河断流,世界罕见。治理黄河的根本在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主要的措施有

10、: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达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工程措施是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以减少泥沙入河。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的黄河调水调沙试验,这是几代治黄人探寻自主调控黄河泥沙的一次伟大试验,目的在于通过调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冲刷下游河床,以寻找黄河下游不再淤积的临界流量和临界时间,从而解决这条世界闻名的“悬河”的泥沙淤积问题。四、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为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的工业部门是钢铁、煤炭、机械和化工;主要的工业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等。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便利的交通,紧

11、靠能源基地的优越区位,为轻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化工、机械、纺织、食品、采煤、冶金等,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等。沪宁杭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本区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水陆空交通便利。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化工、纺织、机械、新型材料、汽车、计算机、微电子等。主要的工业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镇江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本区靠近香港、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利用外资发展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广州、深圳、珠海等。【思想方法】一、区域差异的重要地理界线(1)地势三级阶梯界

12、线第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 1 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2 太行山 3 雪峰山。(2)气候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4 阴山贺兰山 5 冈底斯山。降水量与干温区界线:A.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缘 6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7 。(3)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8 东端,南端接近200mm年

13、降水量线。(4)人口分布界线: 9 一线。二、气候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中国三大气候区:东部季风气候区: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青藏高原气候区。(2)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 10 带来。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 11 向 12 递减。降水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事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 13 的灾情;夏季风弱的年份,易出现 14 的灾情。为此,在农业生产时需抓好水利工程建设。(3

14、)三大气候区的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农业活动人口、城市分布东部季风气候区平原、丘陵冬季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15 为主,北方 16 耕作(小麦),南方水田耕作(水稻)。人口、城市分布密集。第二、三产业发达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高原、盆地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17 为主, 18 为种植业的制约因素,可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质优)人口、城市稀少,沿河、沿交通线和绿洲分布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高原、山地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降水稀少高寒农牧业农畜产品耐旱耐寒(如青稞、牦牛等),河谷农业人口、城市最少,主要沿 19 、 20 分布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1

15、)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大人多的国家,1990年,平均人口密度为120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500600人,西部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千米在50人以下,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大体可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画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的43%,人口却占全国的94%;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全国的6%。2)我国人口密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