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530617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A.箱箧(qi)仄歪(z)负隅顽抗(y)B.荒谬(mi)两栖(x)触目伤怀(ch)C.劫难(j)拂晓(f)风雪载途(zi)D.蹒跚(pn)物候(hu)日薄西山(bo)【解析】选A。B项中的“栖”应读q;C项中的“劫”应读ji;D项中的“薄”应读b。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迥然不同自出新裁消声匿迹转弯抹角相安无是无动于衷衰草连天穷困缭倒错别字改正答案:新心消销是事缭潦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

2、眼,统筹规划。B.2014年3月1日发生的昆明火车站暴力事件,令人发指,广大公安干警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表示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活动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C.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D.只有平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张皇失措。【解析】选C。感情色彩不当,“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这里应用“别具匠心”。4.古诗文默写。(7分)(1)荡胸生曾云,。(2),浑欲不胜簪。(3)树树皆秋色,。(4)人们常用长歌行中“,”来勉励年轻人积极进取,有所作为。(5)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悲秋之情的诗句是:,。答案:(

3、1)决眦入归鸟(2)白头搔更短(3)山山唯落晖(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5.(2014北京东城区期末质检)综合性学习。(8分)“名校游”近几年来受到热烈追捧。班委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介绍火爆的“名校游”供同学们假期出游参考。宣传委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分析以下材料,提取关于“名校游”情况的主要信息。(2分)【材料一】【材料二】在清华大学,成团成组的旅游者川流不息,每天团体游客在5 000人至7 000人之间;许多游客是身穿各色文化衫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游客们在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前、在“水木清华”的湖光亭影间流连。每年樱花烂漫时节,武汉大学游人如织,201

4、3年高峰时刻,更是一天“挤进”20万人。武汉大学的老图书馆以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吸引着游人。夕阳西下时,透过老图书馆宽大窗户的红光,映在一个个俯首苦读的学生身上,更让人体会到一种庄严与和谐、宁静与典雅的氛围。主要信息: (2)请你结合以下材料,针对“名校游”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4分)某名校学生:到处都是游客,甚至教学区里也有大批游客。游客们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的附近,不分地点和场合,大声说话,我们很难安静下来听课、读书、做实验。某游客:其实我们也就是走马观花,很盲目。我带着女儿,本来是想让她了解知识,开阔眼界,可是我们参观的地方什么介绍也没有,能了解的东西太少了。某名校管理者:游

5、客太多,我们希望加大收门票的力度,限制客流。但有一些人反对,说国外大部分名校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或者部分景点收费。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左右为难。答: (3)宣传委员为本期黑板报拟标题,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材料写出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名校旅游盛行 答案(示例):(1)近几年来,“名校游”客量逐年攀升。游客中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游客们喜爱名校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独有的文化氛围。(2)划定游览区和非游览区,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对游客的管理,要求其参观时保持安静。设置讲解员(导游),避免游客盲目参观。限制客流,慎重收费。(3)管理制度待建二、阅读品悟(

6、45分)(一)(2013德州中考)阅读爱莲说,完成68题。(9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陶后鲜有闻()答案:却少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答案:(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7、,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8.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主要赞美“莲”,写“菊”和“牡丹”都是为写“莲”服务的。答案: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二)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911题。(7分)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注】师旷:春秋

8、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援:执持,拿。衽:衣襟。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除:清除。戒:鉴戒。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饮酣酣:(2)释之释:答案:(1)尽兴(畅快)地(2)放10.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答: 答案:是非君人者之言也。11.师旷是如何劝谏晋平公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 答案: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附【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

9、)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唉!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三)(2014云南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3分)有影子,就有亮光李良旭母亲招呼我和她一起到老屋里去搬些冬储的大白菜。我闷闷不乐地放下书本,跟在母亲身后向老屋走去。母亲打开老屋的门,门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老屋很黑,没有灯光,我努力地睁着眼睛,眼前仍是一片黑

10、暗。母亲利索地进了老屋里面一间屋子,我瓮声瓮气地喊了母亲一声,嘴里嘟囔着,这屋里黑咕隆咚的,一点也看不见。母亲在里间应了声,我慢慢地寻了过去。不小心,头撞在了一根木头上,疼得我龇牙咧嘴,心里更加窝了一团火。母亲在里面又应了声,我循着声音的方向,慢慢地接近了母亲。忽然,母亲往我怀里塞了一棵大白菜。我疑惑地问道:“妈,这里面黑不溜秋的,您怎么看得这么清楚?”母亲说道:“这屋里虽然黑不溜秋的,可是,这房子墙上裂开的那一些缝隙,会透进来一些光亮。透过这些微弱的光亮,我就能很快地找到大白菜。”听母亲这么一说,我仔细向四周看去,果然,在墙上开裂的裂缝里,透进一缕细细的亮光,像线条似的,照在屋里。母亲又往我

11、怀里塞了一棵大白菜,说道:“记住,有影子,就有亮光。”听着母亲从这黑暗里发出的声音,我有些惊讶,没想到没什么文化的母亲,竟说出这样深刻的话来。我有些窝火的心,变得有些柔软了。抱着怀里的几棵大白菜,我慢慢地挪动着步子。不过,这次出去,好像不再像刚才进来时那样磕磕绊绊的,我看到了这黑漆漆的屋子里那微弱的亮光。走出老屋,我情不自禁地回过头去,这老屋,在我眼里,忽然变得有些妩媚、妖娆起来,对那黑不溜秋的房间,不再感到恐惧。有时,我一个人走进老屋,也会变得利索起来。我知道怎样看见那些从墙缝里折射进来的一线亮光,让这微弱的亮光,照亮自己脚下的路。那年,一向十分自信的我,高考却考砸了。顷刻间,世界在我眼前仿

12、佛变得一片黑暗。我想离开这黑暗,这照不见我人生阳光的地方。我和村里几个后生约好,准备外出打工去。母亲一直默默地在旁边看着我收拾行李,没有说话。见我收拾完行李,她又往行李里塞了几本我的高考复习资料。我不乐意地说道,还要那玩意干什么?母亲只是轻轻地说了句,带上它们,做个伴儿,有空时,再拿出来,和它们说说话,不要忘了它们!屋外,几个和我一般大的年轻后生,正等着我一道出去闯荡。母亲从屋里赶了出来,又一次喊住了我。她急急地走到我跟前,步子有些踉跄。不经意间,我看到母亲的目光中,流淌着一种不舍和隐忍,似乎还有些晶亮。母亲为我整了整衣襟,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子,记住,有影子,就有亮光。听了母亲的话,我一下子愣住了。恍惚间,在老屋里搬运大白菜时母亲对我说的话,又在耳旁响起。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