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21436238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人教九下化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目标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准备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常见化肥样品。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

2、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电脑及投影仪。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认识常见的化肥课前准备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创设情境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学生活动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2.阅

3、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类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名称化学式主要作用植物缺少时的症状(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归纳整理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再创情景由学生讲述案例: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

4、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教师点拨1.教师介绍案例中的秘密。2.案例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活动1.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归纳、巩固知识,同桌、同学互

5、查)2.学生主持: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教师总结1.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2.课后活动: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为下一课时做准备)。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设置情景(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提出问题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

6、、钾肥呢?3.怎样科学施肥?学生活动1.观察实物、填写下表:氮肥磷肥钾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状态气味溶解性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问题拓展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

7、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教师小结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课后活动1.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2.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3.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酸、碱、盐的复习(案例)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

8、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教学过程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a.稀硫酸、石灰水、硝酸铵溶液b.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石灰水、碳酸钠溶液d.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

9、溶液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a组的方案有:(1)CO2、F

10、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

11、)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 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 BaCl2(10)BaCl2、AgNO3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

12、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7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