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32746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考点一遍过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第第3 3 3 3讲透镜及其应用讲透镜及其应用讲透镜及其应用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目录江西6年真题“面对面”2实验突破1实验突破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8.26)命题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 实验主要器材的选取(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2. 实验原理:光的_实验视频见超值配赠折射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应在较_环境下进行(减小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且在同一直线上(3)成实像时眼睛的观察方法(眼睛在光屏一侧,观察光屏上的像)4.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1)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在另一侧移动光屏,当

2、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如图甲),该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2)当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中心距离的一半即为焦距(如图乙) 同一高度等大暗5. 光屏上找不到像或像不完整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可能找不到像,也可能成像不完整,应调整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2)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其他原因(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要想找到像应将蜡烛向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太小,像距太大,超过了光具座的量程,在不更换光具座的情况下,应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加一个凸透镜6.

3、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相关分析(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蜡烛在同侧;眼睛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7. 蜡烛、透镜、光屏移动方向的判断(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判断) 远离【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8. 根据物距与像距关系判断成像特点及应用2018.26(一)【分析与论证】9. 表格数据分析,判断焦距、成像特点及应用、错误数据分析、总结动态规律等10. 根据数据绘制uv曲线图,并分析图像、判断焦距、总结动态规律等【交流与反思】11. 用纸板遮住部分透镜后能否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能,像会变_(选填“亮”或“暗”)些,像是_(选填“完整”或“

4、不完整”)的12. 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向_移动,调节像在光屏中央的方法(将光屏向_调节;将蜡烛向_调节;将凸透镜向_调节) 13. 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对调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光路_14. 成实像时,保持蜡烛、透镜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能成像(能,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与有没有光屏没有关系)15. 蜡烛处于某一位置,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出现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的原因(蜡烛放在了焦点处)16. 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优点(比蜡烛所成的像更稳定,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上上上下可逆暗完整17. 在凸透镜前加镜片的相关分析(1)加镜片后,根据光屏的移动成清晰

5、像判断镜片的类型:光屏远离透镜,像距变大,像变大,说明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所加镜片为_光屏靠近透镜,像距变小,像变小,说明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所加镜片为_(2)成清晰像时,加镜片后,仍要成清晰的像,判断光屏移动方向:加远视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像距变小,像变小,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透镜的方向移动加近视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像距变大,像变大,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透镜的方向移动近视镜远视镜靠近远离18. 水透镜抽水、注水的相关分析(凸透镜越厚,焦距越小)(1)抽水(相当于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此时焦距变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像距变大,像变大,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

6、像,光屏应向_透镜的方向移动(或加凸透镜)(2)注水(相当于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此时焦距变小,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像距变小,像变小,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透镜的方向移动(或加凹透镜)实验结论: (1)当u2f时, fv2f,成_、缩小的实像;(2)当u2f时,v2f,成倒立、_的实像;远离靠近倒立等大(3)当fu2f时,v2f,成倒立、_的实像;(4)当uf时,成_、放大的_像(5)结论归纳: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越_;2018.26(一)【分析与论证】第1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_立的;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

7、实像的大小越_2018.26(一)【分析与论证】第2空放大正立虚大减小倒大一题练透一实验例【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A. 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 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其中说法_正确(填序号)B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14013.32301532020415 510光屏上没有像68光屏上没有像【分析与论证】(1)根据1、2、3次实验数据可知,

8、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2)如图乙所示,光屏应移至_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例题图减小B(3)当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8 cm处时,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成_(选填“实像”或“虚像”)像成在了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此时应撤去光屏,从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进行观察(4)在整理器材时,小丽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虚像蜡烛一侧光屏一侧反射补充设问(1)实验完成后小丽继续分析表中数据,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物距为u20 cm时,像距v20 cm,由此

9、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当物距u25 cm时,成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_cm;10缩小照相机可逆30(2)实验前同组的小明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在上午课间时间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小明认为此亮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丽却说不是,理由是_. (3)由【分析与论证】中的结论可以判断:照相机拍照时,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选填“靠近”或

10、“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会聚 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远离(4)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时, 小丽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 会出现指尖的影子” 或“ 烛焰的像暗了一些”). (5)实验中,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方移动,为了能让烛焰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向_适当调节光屏或将凸透镜适当向_调节(均选填“上”或“下”)(6)小刚用光具座进行实验时, 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 始终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这是由于_太小, 使像距太大, 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上, 可采用下面两种

11、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 更换透镜, 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由此推断更换的透镜焦距_(选填“大于”或“小于”)10 cm.烛焰的像暗了一些上上下物距小于做法二: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 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在放置一个_( 选填“ 凸” 或“ 凹”)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光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 (7)实验完成后,同学们猜想:物距相同时,透镜的成像特点可能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通过思考,他们将实验器材按图丙所示放置,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分别放在凸透镜前或换不同焦距的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 例题图丙凸小红将自己戴的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

12、了,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小华将自己所戴的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晰的像,取走镜片后,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蜡烛应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光屏位置不变,小玉将蜡烛移至35 cm刻度处,将凸透镜换成水透镜(直径大小相同),则应给水透镜_(选填“抽水”或“注水”),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远视右靠近注水(8)小明多次移动元件位置,测量了多组物距和像距的数据,根据数据得到像距v与物距u关系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

13、当u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_像的移动速度;当fu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_像的移动速度(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例题图丁大于小于江西6年真题“面对面”1. (2018江西26题7分)智能手机进入平常百姓家,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瑞瑞同学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一)拍照功能【提出问题】如图甲、乙所示,同一位置,拍同一地点,为什么像会变大呢?第1题图【猜想与假设】手机的镜头可能是一个焦距可以改变的凸透镜【设计实验】瑞瑞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水透镜,探究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第1题图丙【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利用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的多少,改变

14、水透镜的厚薄,从而改变水透镜焦距;(2)测出水透镜焦距的大小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后,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记录在下表:凸透镜焦距f14 cm焦距f16 cm实验序号123456物距u/cm304060304060像距v/cm262218342722像的正倒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像的大小缩小缩小缩小 缩小缩小实像的变化由大变小由大变小【分析与论证】通过对实验序号2与5、3与6的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像距与物距的比值越大,所成实像的大小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评估】(1)请你补填实验序号4中漏填的实验记录:_(2)在成实像的情

15、况下,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像的共同特点都是_(选填“倒立”或“缩小”)的像越大越大放大倒立(二)无线充电如图丁所示,是一个手机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是利用了_的原理对手机进行充电的第1题图丁电磁感应(三)微信运动利用微信运动软件,可以记录每天行走的步数假如瑞瑞同学每天行走1万步,其平均步长为50 cm,由此可知瑞瑞同学每天大约行走_km.(四)振动模式振动可以发声,某些手机的振动模式,是因为其内部有个微型电动机会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如图戊所示,能实现振动功能的叶片可能是哪一种:_第1题图戊5B拓展训练2.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

16、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_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的像(均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_有关第2题图放大缩小距离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的大小4013.5缩小3015缩小2020等大1530放大10光屏上没有像 8光屏上没有像【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结论与应用】(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_,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_(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_(选填“靠近”或“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越大越远远离缩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