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32718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百校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冲刺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实践需要方面比西方有成就得多,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而没有在中国?”对此,除了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外,更多的学者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去求解,但都没有深入关注到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直觉体悟式思考等。“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看成统一和谐的整体,建构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统一模

2、式。直觉体悟的特点是摒弃逻辑推理,通过意识活动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如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宋明理学讲“求理于吾心”,均是直觉体悟式的思考方式。这类思维方式在推动中国文明发展方面曾起过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逐渐显露出诸多不适应。其一,不利于分析和追求精确性的思维方式形成。“天人合一”的思维导致传统中国人在观察世界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不注重对客体进行精确分析,只是满足于将朴素直观的认识和生产经验进行简单的综合和抽象,获得一种整体性认识。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坚持实体论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使西方人重视探索自然,以分解的观点看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恰恰需要分析

3、和追求精确的思维方式,但中国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没有催生出这种追求精确性的精神。其二,不利于逻辑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直觉体悟式思考虽然具有突破认识程式化的作用,但这种重直觉、轻论证,不求精确与严密解释的思维方式,容易导致走向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经验性的观察与综合是科学知识形成的重要前提,但经验性知识的综合如果少了严密的逻辑论证,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如我国在唐朝时期,建筑与工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力学:我国在古代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材料和经验认识,也没有在此基础上形成天文学。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逻辑路线,不能有凌驾于其他文明

4、之上的话语解释权。中国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它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只是到了近代在有些方面显得不适应,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否定得一无是处或者认为已经丧失全部意义,更不能定性这种思维方式在当时就一定是落后于西方的思维方式。(摘编自熊燕华李约瑟难题新探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B. 传统中国人观察外部世界时,着眼于整体性认识,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C. 直觉体悟式思考不讲究逻辑和实证,故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

5、有用的科学知识。D. 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有历史必然性,与同期西方文明思维方式各有优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论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B. 文章在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特质时,注重从文化源头上寻找其形成的原因。C. 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适应,论证结构清晰。D. 认为思维方式与文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思维方式影响科技发展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孟子和宋明理学家看来,人可以通过“心”的意识活动,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B. 西方人追求精确性的精神传统,与近代自然

6、科学发展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内在一致性。C. 如果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D. 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并不只是历史的偶然。【答案】1. D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表述不准确,原文指出“有学者就命题本身的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研究”,并不等于否定该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B项,“从不注重区分主体和客体”说法错误,原文是“中国人在观察外部世界

7、时,不能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来”,强调的是“不能”而非“从不注重”。C项,“依靠直觉体悟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不恰当,从文中看,“只是靠直觉体悟,不可能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并非不能获取有用的科学知识。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文章基于科学思维的视角”说法错误,本文的题目是:李约瑟难题新探一一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可见,文

8、章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思维方式的视角。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适当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C项“我国古代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说法不准确,由原文可知“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是科学知识达到理论高度且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条件,但不能得出“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国古代就“也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力学、天文学”的结论。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9、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

10、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材料三:2013年以来,关、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

11、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数量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

12、报告2018)材料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居家和办公室环境中,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

13、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渐加大,这与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的增长态势密不可分。B. 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前景较好。C.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D.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金额增幅巨大,这和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

14、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B. 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C.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地方政府则围绕“中国制造”这一核心开展人工智能的建设工作。D. 人工智能的主动化服务、智能设备间的互连带来了安全漏洞,唯有构建安全防护墙方能真正解决这一隐患。6. 材料一、三、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A 6. 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并简介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作用。材料三侧重比较中国与其

15、他国家人工智能的战略和政策,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介绍中国人工智能政策概况。材料四着重从安全防护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人工智能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应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B项“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错误,材料二图表的标题是“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预测”,反映市场规模及前景,图表不能反映技术成熟的情况。故选B。【5题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

16、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强加因果;C项,“围绕中国制造这一核心”错误,原文是“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偷换概念;D项,“唯有构建安全防护墙方能真正解决这一隐患”无中生有。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需要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比较其不同之处。根据“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