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2131920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科版 (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教学设计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一、教材分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七课,本课是在前几课的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成因,通过让学生根据(模拟实验)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和四季的成因,让学生明白四季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远近无关。教材的设置先介绍了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再设计模拟实验寻找与古人研究相符合的规律。然后进行深入分析,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太阳照射角度的关系;太阳照射角度与温度的关系。在次基础上分析南半球的情况,最后分析得出四季成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知

2、识掌握很熟,并对四季现象感受很深,但对四季成因的认识是全然不知,连任何猜测都没有,足以见得本课的知识实在离学生的概念太远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相通。在进行模拟实验时,对实验的操作要求的控制将影响着实验中阳光直射点的变化,如果实验中地球转动的轨道、和地球倾斜的角度不控制好,阳光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对学生来说,做好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一定的指导和提醒。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地球上的四季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阳光直射点和移动造成的,而和地球一年之中离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阳光的直射点变化、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

3、过有序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模拟地球公转实验,对阳光直射和斜射情况的观察。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直射和斜射,通过比较,形成对阳光强度因阳光照射角度而变化的认知,并结合对地球公转的观察提升对为四季成因的认识。 五、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意图1对教材的处理:教材先后安排有两组学生实验:(1)地球公转时,直射点变化的观察实验;(2)阳光直射和斜射的比较实验。根据上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人认为教材两个实验的顺序应对调,并辅之一个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直射和斜射的确对气温带来影响以此作为探究的基础,带着探究的任务,设计实验去攻克四季成因这个难点。2教学设

4、计意图:本节课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探究前必须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明确有关的事实,了解学生的解释。在引导学生实验验证时,主要通过操作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并强调在动手动脑中去研究、分析、推理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规律。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探究程序是:明确任务、驱动思维假设猜想、激活思维主动探究发展思维汇报交流、提升思维。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探究主题,让学生在积极思维是中开展模拟实验,观察现象,提升思维。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有序的实验活动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达成三维目标。六、教学环

5、节预设(一)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教材配套的实验材料每人一份,白纸、笔、手电筒等。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直射与斜射的演示实验材料、给每小组准备好地球仪等。(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明确任务驱动思维1关于四季你知道什么知识?2你认为四季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3为什么四季的气温变化会那么大呢?4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现象? 。学生说自已对四季的了解2.学生思考、回答3学生思考学生明确探究任务1了解学生对四季认知的积累,关注已有的生活经验。2让学生回到教材的探究内容上来,从气温上找差异。这是教学的起点。3质疑,驱动学生思考。给学生一个实实在的探究问题二假设

6、猜想激活思维1四季究竟是怎样形成的?2你准备怎样验证你的假设与猜想?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1是地球离太阳的远近导致的。冬天时地球离太阳远,夏天近。2地球的公转形成。3.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对现象成因的假设,这时候要相信学生假设是学生积累经验的反映。 三主动探究发展思维活动一:阳光直射和斜射对比实验1一天中,气温与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正午气温高呢?2演示实验:阳光直射和斜射对温度的影响3为什么会引起四季气温的变化呢?(过渡语) 要真正了解四季的成因还是应该从研究地球运动开始。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太阳系,认真观察思考,去发现吧! 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1演示实验:地球公转2为了要弄

7、清四季的成因,我们在进行地球公转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 3指导学生进行地球公转模拟实验,探究四季成因。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吗? (1)当学生出现设计困难时: 教师出示给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等,出示图片(指导认识直射 和斜射):(2)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太阳的光芒分别直射在什么地方?学生回忆早上与中午太阳的角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了解直射和斜射。学生用手电筒做直射和斜射的实验,比较光斑的大小。学生思考1由学生指导教师完成地球公转模拟实验。 由学生强调:(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2)、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3)地球仪在转动地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

8、一致。 2学生回答:太阳的照射情况。 3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和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阳光直射: ;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光照直射在南北球移动。 学生分组实验这个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怎样是直射与斜射的问题有助于后面的观察活动的开展,起到引导的作用。启发学生从气温的变化去探究四季的成因1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安排中考虑到这个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很多,又要引导学生关注直射点放在一起学生容易顾此失彼。所以通过教师演示巩固了前一节课关于地球公转的知识,同时也为本实验起到了指导作用,强化了操作要点。2通过学生的思维判断把观察研究的点定在阳光照射的问题上来,使接下来的观察活动更有

9、效。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够保证他们真实地观察到直射点的移动。 4、在学生有难度的情况下,教师就采用给出一些材料帮助学生思考,起到教师的扶的作用,降低设计实验难度。四汇报交流提升思维(整合学生对四季成因的认知)1通过实验,你们认为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你的探究成果。 2有没有不同的意见?3播放四季形成的动、静态课件,帮助学生的理解4.拓展学生对四季的了解 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或用三球仪演示)。1分小组汇报展示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根据地球的运动情况指出春、夏、秋、冬。太阳直射点附近得到的阳光较多所以所温较高,这个地区也就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反之就形成了冬季请学生来

10、分析地球运转到某一个位置中,南北半球的季节。学生归纳: 知道地球上的四季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阳光直射点和移动造成的。汇报交流,激起思维的碰撞,提升思维用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排除错误的认知,这对于新知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个环节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前两个实验环节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个环节使前面的认知得到整合,使其真正得到内化。 五拓展、延伸1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运动,而是直立着绕太阳运动,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 2赤道附近有没有四季变化?为什么?3地球的南、北极有没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学生课后思考探究将学生探究的热情引申到课外,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七、板书设计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