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31825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5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解析版)生物 试题第I卷(选择题)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它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本实验未设对照组有无光照是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实验初始时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答案】A【解析】本实验中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光照,遮光的为实验组,曝光的为对照组,错误;本实

2、验的自变量即为有无光照,而其他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有无光照是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正确;实验开始之前,萨克斯将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目的就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因此初始时遮光区域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正确;实验只能证明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并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原料,错误。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B.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分解所有生物的细胞壁C. 没有核膜和染色质的细胞可能是真核细胞D. 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的叶肉细胞均有叶绿体【答案】C【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

3、丝分裂,且其细胞中无染色体,A错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和原核生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其没有作用,B错误;真核细胞可能没有核膜和染色质,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正确;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如蓝藻,植物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D错误。3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生物有明显区别(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青霉菌 D. 蘑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青霉菌是霉菌,也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蘑菇属于食用菌,也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有明显区

4、别,因此选择B考点:本题考查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以及生物的分类,哪些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哪些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学生对重点的类别要重点记忆,并在做题中灵活运用。4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B. 水稻细胞中由C、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6种C. 玉米和人体内所含有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D. 激素、抗体都属于蛋白质【答案】D【解析】氨基酸间的差异是由R基决定的,故A正确;水稻中既有DNA也有RNA, C、G可以参与构成4种碱基,T与U分别构成一种,共6种,故B正确;玉米和人体内所含有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5、各元素在不同细胞中的含量不同,故C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蛋白质或者氨基酸衍生物,故D错误。5某多肽链为159肽,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159,b160),并且由下列5种氨基酸组成,该多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各多少个A. a159,(b159)/2 B. a159,(b160)/2C. a160,b160 D. a160,(b160)/2【答案】B【解析】该多肽为159肽,由159个氨基酸脱去158个水分子后形成。不考虑R基,该多肽含有159个N原子、160个O原子(1592-158=160),而该多肽含有a个N原子、b个O原子,多了(

6、a-159)个N原子、(b-160)个O原子,是由于赖氨酸的R基上有一个氨基(-NH2),多一个N原子,则赖氨酸有(a-159)个,天冬氨酸的R基上有一个羧基(-COOH),多两个O原子,则天冬氨酸有(b-160)/2个。故选B。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需要现配现用B. 脂肪的鉴定可以用显微镜,也可以不用。C.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需等量混匀使用D. 在鉴定脂肪实验中,苏丹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将脂肪染成红色。【答案】B【解析】由于斐林试剂是Cu(OH)2悬浊液易沉淀,则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需现配现用,A错

7、误;用花生种子匀浆鉴定脂肪时不需使用显微镜,用花生种子子叶制成临时装片鉴定脂肪时,需要使用显微镜,B正确;鉴定蛋白质时,先加1mL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摇匀后再加4滴双缩脲试剂B液,C错误;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将脂肪染成红色,D错误。7有关下列生物体或其部分结构的物质组成分析正确的是A. 染色体-RNA和蛋白质 B. 细胞膜脂肪、糖类和蛋白质C. 核糖体磷脂和蛋白质 D. 细胞骨架蛋白质【答案】D【解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糖类,不含脂肪,B错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D正确。8

8、8制备细胞膜时,选取的细胞和处理的方法正确是A. 猪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 鸡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C. 猪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清水中 D. 鸡成熟的红细胞;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制备细胞膜的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实验的能力。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细胞内含有的膜结构只有细胞膜一种,非常适合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准备细胞膜时,可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用蒸馏水处理,让细胞吸水膨胀破裂,流出细胞的内容物,即可获取纯净的细胞膜碎片,所以C正确,ABD错误。9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

9、能量转换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线粒体通过嵴,叶绿体通过基粒来扩大膜面积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分布有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基质中分布有酶C.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D. 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有能量转换功能【答案】C【解析】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扩大膜面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扩大膜面积,A正确;线粒体内膜和基质分布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基质中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并非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转换能量,

10、如原核生物蓝藻,可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进行能量转换,D正确。1010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和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A. 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B. 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C. 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D. 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答案】C【解析】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A错误;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B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其运输特点符合曲线和,C正确;组织

11、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属于自由扩散,不符合曲线,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1111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 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 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 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 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而细胞中的小油滴疏水,外部溶液亲水,所以磷脂膜应该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头部在外,尾部向着油滴故选:B12A. 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

12、质壁分离复原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B. 在质壁分离现象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壁周围溶液为水C. 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 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A错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在质壁分离现象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壁周围溶液为细胞外液,B错误;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且细胞是白色透明的,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液

13、泡体积变小,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下列不属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是:A. ATP B. 乳酸 C. 酒精 D. CO2【答案】B【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时,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释放能量,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乳酸,故选B。1414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组实验采用的是对比试验的方法B.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除O2

14、以外的其他气体C.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D. 乙组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酵母菌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A瓶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B瓶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解: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氧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故

15、甲、乙两组实验采用的是对比试验的方法,A正确;B、由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2,会影响实验结果;又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B错误;C、将酸性的橙色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溶液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C错误;D、由于B瓶中的空气内含有少量氧气,所以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以形成无氧的环境,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正确故选:A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5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过程、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H2O能量A. 产物均相同 B. 都产生O2C. 反应物相同 D. 都释放能量【答案】D【解析】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过程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过程的产物是CO2+H2O,A错误;过程和过程都不会产生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