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131802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0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认证认证规范认证认证规范 RB T 201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product category rule for ready mixed concrete 草稿 XX XX XX 发布发布 XX XX XX 实施实施 RB T 201 I 前 言 本规范依据 GB T 1 1 2009 起草 为指导相关方计算并编制预拌混凝土产品碳足迹报告 特制定本标准 本规范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RB050 201 1 产品碳足迹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产品种类规则 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

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拌混凝土产品碳足迹评价与计算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预拌混凝土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 T 24025 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和声明 III型环境标志 原则和程序 GB T 24040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 T 24044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通则 RB T XXXX 产品碳足迹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3、GB T 14902 GB T 24025 GB T 24040和GB T 2404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预拌混凝土 ready mixed concrete 在搅拌站 楼 生产的 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 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GB T 14902 2012 定义3 1 3 2 产品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 某一产品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表示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 之和 3 3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 大气层和云层

4、所产生的 波长 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GB T 32150 2015 定义3 1 注 本标准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六氟化硫 SF6 与三氟化氮 NF3 3 4 二氧化碳当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将某一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与二氧化碳的辐射强迫进行比较的单位 3 5 功能单位 functional unit 用来作为基准单位的量化的产品系统性能 3 6 系统边界 system boundary 通过一组准则确定哪些单元过程属于产品系统的一部分 3 7 现场数据 primar

5、y activity data 对于某个产品生命周期活动的直接定量测量 3 8 背景数据 secondary data RB T 20 2 从产品生命周期所包括的过程中直接测量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数据 3 9 全球增温潜势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迫影响相关联的系 数 4 产品碳足迹评价 4 1 产品描述 应按GB T 14902规定的预拌混凝土的要求对不同强度等级的产品分别进行描述 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a 产品名称 强度等级 b 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c 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 d 产品满足相关质

6、量标准的证明文件 e 产品所获取的其他标志等 4 2 评价范围 4 2 1 功能单位 生产1立方米 m3 预拌混凝土产品 4 2 2 系统边界 预拌混凝土产品系统边界如图1所示 图1 预拌混凝土产品碳足迹系统边界图 预拌混凝土产品典型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RB T 20 3 图2 预拌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图 4 2 2 1 系统边界应包含以下单元过程 a 原材料获取 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主要原材料的开采及生产过程 b 能源获取 所用原煤 原油 电力 汽油 燃料油等能源的开采及生产过程 c 利废原料获取 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主要利废原料 粉煤灰 采矿选矿废渣等 的生产过程 d 原料运输 所用主要原材料

7、 能源及利废原料的运输过程 e 预拌混凝土生产 预拌混凝土产品生产所涵盖的全部工序 f 预拌混凝土运输 g 预拌混凝土浇注 产品运输至使用地点及现场泵送过程 4 2 2 2 系统边界宜包含以下单元过程 a 产品使用 产品出厂后的运输 使用与维护过程 b 生命末期 产品报废 回收 循环利用与最终处置过程 4 3 产品碳足迹计算 4 3 1 数据采集 4 3 1 1 数据采集要求数据采集要求 数据类型包括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 现场数据包括生产1立方米 m3 预拌混凝土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 能源等 对数据的获得方式和来源 均应予以说明 按照附录A中表A 1采集 表1 数据采集信息种类 类别 采集信息种类

8、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地址 数据统计周期 企业生产规模 资源消耗 原材料 利废原料的消耗量 采购距离及运输方式 能源消耗 生产过程 厂内外运输过程以及浇筑过程涉及的能源消耗量 生产过程CO2排放 依据GB T 32150计算生产过程中CO2的直接排放 产品运输阶段 各类产品运输距离以及运输方式 原材料采购及运输 原材料检验及储备 配比 搅拌生产 出机检验 RB T 20 4 背景数据包括通过引用公用数据 参考数据和其他文献研究等数据以供组织计算产品碳排放量而收集 的数据和其他背景数据 如排放因子数据等 对数据的获得方式和来源均应予以说明 按照附录B中表B 1采 集 在采集过程中 应对缺失的数据

9、进行合理填补 并说明数据填补方法 4 3 1 2 数据取舍要求数据取舍要求 所涉及的物质 能量 数据的取舍应遵循如下准则 a 所有的能源输入均需列出 包括使用的含能废弃物 b 应列出主要的原材料及利废原料输入 若符合 4 3 1 2 中 c 和 d 要求则可忽略 c 忽略的单项物质 能量 流或单元过程对产品碳足迹的贡献均不得超过 1 d 所有忽略的物质 能量 流与单元过程对产品碳足迹贡献总和不超过 5 且应在碳足迹报告中予 以说明 e 本标准涉及的温室气体应包含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宜包含氢氟碳化 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六氟化硫 SF6 与三氟化氮 N

10、F3 4 3 1 3 数据质量要求数据质量要求 现场数据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数据质量宜进行评价 背景数据采集质量及评价方法参见附录 B 4 3 1 4 数据的确认要求数据的确认要求 数据采集过程中 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 通过物料平衡 能量平衡 与历史数据和相近工艺数据对比等 方式 确认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对于异常数据 应分析原因 予以替换 替换的数据应满足4 3 1 3数据 质量要求 4 3 2 分配 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共生产品清单分配方法应予以明确说明 应优先基于产品质量进行分配 注 同一企业生产的多种强度等级预拌混凝土产品互为共生产品 4 3 3 数据计算 在数据收集与确认完成后 以统一

11、的功能单位作为产品系统所有单元过程中物质 能量 流的共同基础 利用收集的数据计算并编制预拌混凝土产品的生命周期清单 以功能单位为基准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 公式见式 1 1 式中 F 功能单位 SF 以功能单位F为基准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AF 以功能单位F为基准的温室气体环境负荷 计算方法见式 2 BF 以功能单位F为基准的温室气体环境收益 如再生骨料 机制砂 尾矿 粉煤灰 矿粉等利废原 料替代天然原料所产生的环境收益 计算方法见式 3 2 式中 i 单元过程 j 温室气体种类 如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等 aF i 在产品系统中原辅料 能源等每功能单位的直接消耗量

12、bF i j 原辅料 能源获取及运输过程所对应的排放因子 cj 温室气体所对应的全球增温潜势值 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可参考附录D dF 以功能单位F为基准的产品生产过程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当量 3 RB T 20 5 式中 aF i 在产品系统中利废原料每功能单位的直接消耗量 bF i j 利废原料所对应的排放因子 计算程序如下 a 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现场数据及背景数据乘以该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排放因子 并以产品每功能 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形式记录 b 二氧化碳当量计算 根据步骤 a 计算得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乘以相应的全球增温潜势 GWP 将 其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c 功能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

13、 按式 1 将各环境负荷和环境收益加和获得预拌混凝土产品功能单位 按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5 产品碳足迹评价报告内容 依据本标准编制的产品碳足迹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企业基本信息 b 产品碳足迹评价 1 产品描述 2 评价范围 功能单位 系统边界 3 产品碳足迹计算 数据采集 数据分配 计算 4 产品碳足迹计算结果 c 其他必要信息 有效期 报告编制及评价机构信息等 RB T 20 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现场数据采集信息 A 1 现场数据采集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完整性 现场数据宜采集企业一个财务年内的生产统计数据 详见附录表 A 1 根据输入输出的选 择准则的要求

14、 检查是否有缺失的过程 消耗和排放 b 准确性 现场数据中的能源 原材料消耗数据应来自企业的实际生产统计记录 环境排放数据优先 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 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 所有现场数据均应转换为以 功能单位为基准 且应详细记录相关的原始数据 数据来源 计算过程等 c 一致性 现场数据采集时同类数据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 统计口径 处理规则等 A 2 现场数据采集表见表 A 1 表 A 1 现场数据采集表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所在省份 企业地址 数据统计周期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产品情况 填写统计期内 所有预拌混凝土品种 预拌混凝土品种 1 产量 t 预拌混凝土品种 2 产量 t 生

15、产线条数及规模说明 原材料消 耗 种类 消耗量 单位 取得方式 平均运输距离 方式 水泥 t 自采 外购 砂子 t 自采 外购 石子 t 自采 外购 水 m3 自采 外购 其他 自采 外购 利废原料 利废原料 1 t 自采 外购 利废原料 2 t 自采 外购 其他 自采 外购 能源消耗 种类 消耗量 单位 低位发热量 平均运输距离 方式 煤 t 汽油 t 柴油 t 包括运输及浇筑过程 天然气 m3 电力 kWh 包括运输及浇筑过程 其他 二氧化碳 种类 排放量 单位 数据来源 t 依据 GB T 32150 计算直接排放 产品运输 种类 运输量 单位 平均运输距离 方式 产品 1 m3 产品

16、2 m3 RB T 20 7 其他 m3 RB T 20 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背景数据采集信息及数据质量评价 B 1 背景数据采集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代表性 优先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作为背景数据 其次选择近年代表国内及行业平均生产 水平公开的生命周期评价数据作为背景数据 最后选择国外同类技术数据作为背景数据 b 完整性 背景过程应具有完整的背景数据 并应包含系统边界内的所有环境负荷项目 c 一致性 同一机构对同类产品背景数据的选择应保持一致 如果背景数据更新 则产品碳足迹报告 也应更新 B 2 背景数据采集表见表 B 1 表 B 1 背景数据采集表 背景数据 数据来源 数据获取方式 时间代表性 地域代表性 技术代表性 资源 水泥 砂子 石子 粉煤灰 矿粉 水 能源 煤 汽油 柴油 天然气 电力 其他 运输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B 3 本标准可采用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 详见表 B 2 表 B 2 数据质量评价体系表 数据质量评价项 项目分值 5 4 3 2 1 数据来源 生产现场 行业统计数据 权威机构调研报告 文献 其他 数据获取方式 测量 计算 平均 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