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131800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71.040.10N 53 T/CIMA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IMA0022XXXX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vehicular gas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9.12)XXXX - XX - XX发布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XXXX - XX - XX实施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归口。本标准由杭州谱育科

2、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4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术语与缩略语、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某一种化合物或多种化合物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下简称仪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

3、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1606-2007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GB/T 12519-2010 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3966 分析仪器术语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 试验与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与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826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4、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9476-2012 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通用技术规范GB/T 32210-2015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34065-2017 分析仪器的安全要求JJF 1164-201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规范3 术语GB/T 1396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3.1车载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vehicular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某一种化合物或多种化合物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便于车载移动的仪器。3.2质量范围 mass range仪器所能测量的离子质

5、量范围,单位为啊amu。3.3质量分辨率 mass resolution分辨两个相邻质谱峰的能力,以某离子峰峰高50%处的峰宽度(W1/2)表示,简称半峰宽,单位为amu。3.4质量准确性 mass accuracy 仪器测量得到某离子的质荷比与理论值的偏差。3.5质量稳定性 mass stability仪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一特征离子的质荷比测定值发生漂移的变化量。3.6恢复时间仪器设备在移动时或移动后,重新开机、调整到稳定工作状态的时间。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PFTBA:全氟三丁胺的简写,又称FC-43,其化学式为C12F27N,作为仪器调谐和测试用的标准样

6、品。(perfluorotributyamine)。S/N: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RSD: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5 仪器分类5.1 按移动状态分类5.1.1移动状态时工作的仪器设备具有抗振动能力,满足工作环境要求,在移动状态中可以工作的仪器设备。5.1.2移动停止恢复后工作的仪器设备移动到工作场所后,需要预热或调试,使工作条件恢复到待定状态后工作的仪器设备。5.2按安装方式分类可分为固定式仪器设备和非固定式仪器设备。6 要求6.1 正常工作条件仪器在表1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表1 工作条件项目序号影响量参

7、比值或范围气候条件1环境温度5352相对湿度80%电源条件(车体或其他电源供电)3电源电压交流220(110%)V4电源频率50(110%)Hz6.2 外观仪器的外观应满足如下要求:a) 仪器的外观整齐、清洁,表面涂层、镀层无明显剥落、擦伤、露底及污垢;b) 所有铭牌及标志应耐久和清楚,内容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c) 所有紧固件不得松动、各种调节件灵活,功能正常;d) 零件表面不得锈蚀;e) 仪器可拆部分应能无障碍地拆装。6.3 功能6.3.1 总离子流图显示功能在样品分析过程中,仪器应显示测量结果的总离子流图。6.3.2 质谱图显示功能在样品分析过程中,仪器应显示测量结果的质谱图。6.

8、3.3 谱库检索功能仪器应具有标准谱库的检索功能,支持自建谱库。6.3.4 进样功能仪器具有在现场直接进样的功能。6.3.5 载气压力监控功能在仪器正常工作过程中,仪器应对载气压力进行监控,并在载气压力低于限定值时报警和提示用户。载气压力限定值由制造厂规定。6.3.6 真空压力监控功能仪器应能监控质谱真空腔内的真空压力,并在真空压力超过规定限值时提示用户和进行相应的仪器保护。真空压力限值由制造厂规定。6.3.7 电源供电功能仪器应有外部适配器交流电供电方式。6.3.8 结果处理功能仪器应具有检测结果的数据定性、定量的处理功能。6.4 性能仪器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表2 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序号性 能

9、 指 标要 求6.4.1质量范围*质量下限18amu;质量上限600 amu6.4.2质量分辨率* 1 amu6.4.3质量准确性*0.3 amu6.4.4质量稳定性*0.3 amu/8h6.4.5气相色谱柱(箱)温度控制稳定性*0.5%6.4.6气相色谱柱(箱)程序升温重复性*1%6.4.7信噪比*100 pg 八氟萘,m/z 272处S/N10:1(峰峰值)6.4.8测量重复性*10 ng六氯苯,RSD10%(n=6)6.4.9谱库检索*10 ng硬脂酸甲酯,相似度75%6.4.10主机重量50 kg6.4.11体积长600 mm;宽600 mm;高600 mm6.4.12功耗600 W*

10、参考GB/T 32210-2015相关要求;*参考JJF 1164-2018相关要求。6.5 仪器一般要求6.5.1 接口兼容性仪器有供水、供气、数据传输等输入输出要求的,其输入、输出接口应与载具接口相匹配,或提供符合要求的转换适配器。6.5.2 防振仪器应安装牢固可靠,固定安装的仪器设备至少应在底部或侧面有2个以上安装点的设计。非固定安装的仪器设备应配备专用包装或其他保护装置,防止仪器设备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或者性能下降。必要时应对整机或部件进行隔震或缓冲设计,或采用相应等级的减震装置。6.5.3 保障性仪器应具有故障报警、自动诊断功能,应配备仪器设备现场维修所必需的工具和备件。6.5

11、.4 快速恢复性仪器在移动时或移动后恢复时间不应超出2h。6.5.5 标识仪器应在产品明显位置标注工作环境的参数指标,参数指标应包含:工作温度范围()、相对湿度范围(%)、输入电源类型。6.6 环境适应性按GB/T 11606-2007 对分析仪器使用环境的分组,本仪器属于组,即实验室仪器。故仪器环境适应性按GB/T 11606-2007 中表1组条件要求。6.6.1 温度按GB/T 11606-2007中表1 的规定,仪器工作状态下进行规定的低温试验(5)、高温试验(35),试验结束后仪器性能应能满足本标准6.4.3、6.4.7和6.4.8要求。6.6.2 湿度 按GB/T 11606-20

12、07中表1 的规定,仪器工作状态下进行规定的低相对湿度试验(25%)、高相对湿度试验(80%),试验结束后仪器性能应能满足本标准6.4.3、6.4.7和6.4.8要求。运输、运输贮存6.6.3 运输、运输贮存按GB/T 11606-2007中表1的规定,其中高温55;低温-40;自由跌落高度250mm;碰撞1000次。试验后,包装箱不应有较大变形和损伤,受试仪器不应有变形松脱、涂覆层剥落等机械损伤;将仪器置于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检验,应符合本标准6.4.3、6.4.7和6.4.8要求。6.7 电磁兼容6.7.1 抗扰度仪器应符合GB/T 18268.1-2010中6.2表1规定的电磁环境抗扰度要

13、求。6.7.2 发射仪器应符合GB/T 18268.1-2010中7.2规定的发射限值的要求。6.8 安全性6.8.1 警告标志仪器应具有防电击的警告标识,对于有紫外辐射或加热器件的仪器设备,还应有防紫外线辐射和防烫伤危险的警告标识,警告标识的字体及耐久性应符合GB 4793.1-2007中5.25.3的要求。6.8.2 防电击6.8.2.1 介电强度按GB/T 34065-2017中6.3的要求,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电源输入端与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施加规定的试验电压(1500V),历时1min,不应出现飞弧或击穿的现象,电晕效应或类似现象可以忽略不计。6.8.2.2 接触电流按GB 479

14、3.1-2007中6.3的要求,仪器设备在正常条件下接触电流不应超过0.5mA,在单一故障条件下,接触电流不应超过3.5mA。6.8.2.3 保护接地阻抗按GB 4793.1-2007中6.5.1的要求,仪器设备规定要采用保护连接的每一个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保护导体端子之间的阻抗值不应大于0.1。7 试验方法7.1 试验条件7.1.1 除非另有规定,产品性能试验应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7.1.2 标准物质应采用国家有证标准物质。7.1.3 载气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7.1.4 仪器操作应遵守有关安全规定。7.2 外观试验用目视和手感等方法检查。7.3 功能试验7.3.1 总离子流图显示功能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通过目测观察。7.3.2 质谱图显示功能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通过目测观察。7.3.3 谱库检索功能通过目测观察。7.3.4 进样功能通过目测观察。7.3.5 载气压力监控功能在仪器正常工作过程中,通过目测观察。7.3.6 真空压力监控功能通过目测观察。7.3.7 电源供电功能通过目测观察。7.3.8 结果处理功能通过目测观察。7.4 性能试验7.4.1 质量范围将仪器调至“水氧峰监测”模式,查看仪器质谱图。质谱图应能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