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30717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7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_143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牡一中牡一中 20162016 级高三学年上学期级高三学年上学期 8 8 月摸底考试月摸底考试 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 一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佳选项 每小题 1 5 分 共计 60 分 1 公元 132 年 尚书令左雄向东汉顺帝上言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 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 诸 生试家法 儒有一家之学 故曰家法 文吏课笺奏 副之端门 练其虚实 帝从之 于是班下郡 国 材料表明 A 东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 B 察举制走向历史终点 C 儒学开始成为人才选拔的依据 D 科举考试制度已发端 2 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 唐伯虎之画 宣德之铜炉 时大彬之紫砂壶 成为人们普遍追

2、求的时 尚之物 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 凡是做人 透骨时样 就被称为 苏意 凡是衣服式样新颖 就被称为 苏样 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 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 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盛行 D 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3 北宋仁宗景佑年间 广州每年都有蕃客 外国商人 携带妻儿前来居住 甚至购买田宅 与当地 人杂居 突破了蕃坊 蕃商聚居区 的限制 这些蕃客 富者资累巨万 这表明当时 A 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 对外贸易的繁荣 D 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 4 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 黏性的叫黍 不黏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

3、次 稷字出现 40 次 周代 诗经 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 分别达到 28 次和 10 次 由此 可能作出的判断 是 A 诗经 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B 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C 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 D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5 下表为据 汉书 食货志 简编而成的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 粮食 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 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项目 数量 备注 2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田租 上缴实物 283 同上 赋 算赋和口赋 上缴货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 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 役 2300

4、 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732 同上 支出 开支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A 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B 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 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6 刚结束的 2018 年 6 月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写道 浙江大地 历史上孕育过务实 知行合一 经世 致用等思想 与上述思想直接相关的思想家有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顾炎武 A B C D 7 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 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 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 这一做法 A 表明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 B 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C 有利于官员综合素质提升 D

5、 充分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 8 1983 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 包括 二年律令 内称 有任人以为吏 其所任 不廉 不胜任以免 亦免任者 这一规定 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C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D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 9 顾炎武指责李贽 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 黄宗羲谴责李贽 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夫之以 循 礼 秉礼 为 君子之道 以 尊其尊 卑其卑 位其位 为理想政治局面 并强烈主张严君子 小人之辨 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3 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儒家思想内

6、部出现流派之争 10 明朝官修史书 太祖实录 曾三次修订 初修始于建文元年 靖难之役后 于永乐初重修 此 为二修 但由于 成于急促 未及精详 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 这说明 A 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 B 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C 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 D 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 11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 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 在愤怒驱使下 雅典人决定把米提 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 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 后冷静下来 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 才决 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 这表明雅典 A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C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D 公民人身自由遭

7、到侵犯 12 罗马法规定 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埋在别人的土地上 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 所以不经大 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 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 材料表明罗马 A 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B 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 C 财产所有权是受限制的 D 法律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13 在古代雅典 不少人对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 他们最有可能 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C 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 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14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 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 讨物质世界的性质 印度思想家正在

8、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 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 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 民主权利 源远流长 B 反对迷信 蔑视神权 C 以人为本 关注社会 D 思想一统 法律至上 15 中世纪时代 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的 也是消极处世的 但 14 世纪以后 西欧 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 冒险求胜 追求幸福的精神 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变 B 人性解放意识的觉醒 C 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 D 罗马教廷权威的打破 16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 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只要能实现幸福的 目标 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

9、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A 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 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4 C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 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17 有人质问某人 这些是你的书吗 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 这人坚持 我只接受 圣经 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 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 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 圣经 的 而昧 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 也不正确 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 A 马丁 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B 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 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D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18 19 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 随着 19 世纪的结束 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 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 然而 欧洲

10、的监护仍难以动摇 有人这样写道 美国人开始文 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 以便得到认可 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 而是得到本 国人的认可 据此可知 A 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B 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 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D 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19 有学者指出 斯图亚特之前的英国本就有立宪君主之事实 历代英国君主为传统政治文化 宪 政精神自觉制约 因此 所谓 光荣革命 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 君主立宪应该称为 君主复 宪 这一观点旨在 A 弱化 光荣革命 在政治变革中的应有作用 B 指出英国近代议会权力至上的本来面目 C 肯定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

11、义 D 肯定斯图亚特王朝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20 下列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689 年 英国议会颁布 权利法案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1787 年 美国制宪会议定 1787 年宪法 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 为美国总统大选奠基 C 1789 年 人权宣言 发表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 1871 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颁布 德意志帝国的国家结构为联邦制 A A B B C C D D 21 有学者统计过 1700 年时 英国总人口中尚有 60 的人在田野中耕作 而到 18 世纪末时 只 剩不到 33 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5 A

12、 近代交通促进人口迁移 B 环境污染导致了人口的死亡 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22 19 世纪中期的英国被称为 法制时代 1846 年度除 谷物法 1849 年废除 航海条例 1842 年颁布 矿井法 1847 年颁布 十小时工作日法案 1848 年颁布 公共卫生法 这说明了政府 A 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 深受重商主义政策影响 C 在法律方面取得的成就 D 力图维护资本主义发展 23 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 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将此作为 效力 的方向 黄兴也 曾表示 吾党 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 这些主张 A 对民国形势的评判过于乐观 B 直指当

13、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C 加速了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 指明了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24 光绪二十年 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 准备投入生产 清廷不准 第二年 英商据之以 争 清廷只好允准 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 B 清廷谕令各省 多设织布 纺绸等局 广为制造 C 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D 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 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 工艺 制作 25 清末革命派传播些描述清初满族军队暴行的图书 比如 扬州十日记 嘉定屠城纪略 这些 书内容的真实性备受质疑 但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激发了大量群众的反满情绪 这说明 A

14、 革命目标高于历史真相 B 政治宣传歪曲历史研究 C 辛亥革命缺乏历史依据 D 历史书写反映群众心声 26 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 受棉花出口的刺激 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 如江苏华亭县农民 改 禾种花 江西 浙江 湖北等处 向只专事蚕桑者 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7 晚晴状元张謇 倡导 实业救国 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 但 一战 结束后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 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 这 一现象说明了 A 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

15、 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6 D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28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郑观应的 盛世危言 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 但其开头一篇却 是 道器 大讲中学为道 西学为器 郑观应此举 A 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 B 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 C 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 D 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 29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 既然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性质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 为两个步骤 上述言论出自 A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B 新民主主义论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16、30 透过 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做出的历史判断 其中 站起来 富起来 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胜利 B 抗日战争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改革开放 D 抗日战争胜利 改革开放 31 毛泽东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毛泽东提出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教育本质 的体现 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 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 邓小 平的 升华 是提出了 A 全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 B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 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 科教兴国 的发展战略 32 周恩来指出 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 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 增加民族纠纷 汉族都占很 大比重 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 很多人就要搬家 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是为了 A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 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33 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 而山东大学学者 甄鹏撰文指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