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9402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 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华埠科技 用我们的智慧营造明天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网络系统设计 2 2 1 总体目标 2 2 2 需求分析 2 2 3 系统设计原则 3 2 4 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 4 2 4 1 网络可靠性方案 4 2 4 2 如何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5 2 4 3VLAN 划分 5 2 4 5VLAN 之间的高速路由 5 2 4 6VLAN 之间的安全及网络优先级控制 6 2 5 网络结构设计 7 2 5 1 网络骨干层设计 8 2 5 2 用户接入层设计 11 2 5 3 布线系统与网络系统的连接 13 第四章 安装 测试及验收 14 4 1

2、 系统安装与调试 14 4 2 系统测试原理与方法 14 4 3 硬 软件设备测试与验收 15 4 4 系统集成测试与验收 15 范文范例 学习参考 精品资料整理 第一章 前言第一章 前言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共有地上裙楼4层 双主塔21层 地下2层 总 建筑面积80090 62平方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单一的封闭型工作 休息环境向集休息 娱乐 办公等于 一体的开放式 智能型多功能工作 休息空间转变 通过公共信息查询系统 电子公告系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以及建筑群的各种服务信息 通过高速的建 筑群网络可以方便的进行购物 网上会议 网上聊天等活动

3、还可以直接进入 INTERNET网 以高于拨号上网的速度在万维网中畅游 使用户在建筑群内享受 到高档成熟技术环境所带来的各种优质服务 如要实现上述服务 就需建立一套现代化 高科技的信息网络系统 依靠 综合数字交换设备 建立语音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 图象通信系统 有线电视 系统等 使建筑物具有先进的通信能力 我公司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工程的研究 讨论 在依据您们向我们提出的具体需求 现向您们递上我们的方案建议书 华 埠特克公司非常重视参加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项目 并真诚地与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全面合作 提供我公司一流的技术与服务 使北京博 达国际公共服

4、务大楼网络系统的水平达到当今国际一流水准 范文范例 学习参考 精品资料整理 第二章 网络系统设计第二章 网络系统设计 2 12 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工程的目标是 整个大楼内要求内 外网分开 以机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 建成北京博 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的Intranet信息网络平台 形成内外相联 上下贯通的信 息传输网络 提高大厦的信息化水平 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完全实现用户需求中的功能要求 2 易于使用 用户界面统一 标准 表现力强 3 易于安装和维护 4 开放性好 便于移植 扩展与推广 5 规模适当 充分保护现有投资 6 几年内技术上保持领先 7 分布透明性

5、好 处理速度快 8 数据可靠 确保完整一致 9 系统容错性能好 抗损能力强 10 系统安全可靠 符合保密要求 2 22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是网络系统的建设是为其大厦管理 信息化应 用服务的 其网络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厦内部管理 大厦管理应用数据主要基于 Client Server 模式 因此其网 络数据主要通过主干到达中心服务器 而且其数据大多为文 本数据 因此 对网络带宽需求不高 通常的 10M 网络就可 以满足系统要求 部门数据交换 这种应用主要为大厦内部用户之间的文件共享 打印共享 数据交换等 其数据流向难以估计 因此在网络设计中应 范文范例 学习参考

6、 精品资料整理 对数据过滤 分流 保证主干的带宽 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应用主要包括实时多媒体语音 视频应用 这种应用 对系统带宽 延时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 在网络设计 中 要合理地利用 IP Qos 技术 为各种应用合理地分配带 宽 按将来视频服务用 MPEG II 标准 其要求数据带宽为 2 15Mbps 来看 10M 网络不能满足应用对带宽的要求 建议采 用 100M 交换到桌面的才能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主要指大厦特定用户的信息的发布 这种应用主要基 于 Brower Server 方式 主要数据类型为文本和图象数据 对 传输延时不敏感 因此 一般的交换 10M 网络就能

7、满足系统性 能的需求 2 32 3 系统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原则 在设计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时 我们将遵循以下几个基本 原则 1 1 设备的先进性与成熟性设备的先进性与成熟性 当今世界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本方案适应新技术发 展的潮流 既兼顾了技术上的成熟性 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 2 2 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在设计时均采用国际标准协议 网络管理基于 SNMP 并支持 RMON 和 RMON 2 3 3 性能可扩展性性能可扩展性 所有设备均可满足用户的目前需求 又能扩展以保障用户的将来升级 4 4 安全性安全性 设计方案不但要保证理论上可行 更重要的是实际

8、上可用 要充分考虑具 体情况 充分满足网络需求 为了使系统可靠地运行 本方案选用了高品质 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 把故障率降到最低 同时 我们采用了系统容错技术 当系统内某一点出现故障时 整个系统仍然能够继续运行而不会造成停机 从 而把损失降到最小 5 5 一体化的系统管理 一体化的系统管理 范文范例 学习参考 精品资料整理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 网络管理和故障排除就变得 越来越困难 本方案将提供先进而完善的网络 系统管理工具 6 6 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 本着从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用先进的 网络技术 建立高速 宽带 扩充性能良好的网络系统 根据甲方

9、要求大楼内 外网分开 本设计注重于二个出发点 本设计注重于二个出发点 第一是网络系统必须是透明的 网络的复杂性工作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承 担 对于使用者来说只需掌握用户应用界面即可 第二是在进行网络结构规划设计时 必须重点达到网络系统性能的提高 网络系统范围的扩展 升级以及网络系统的可管理性 最后 将为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工程管理服务 培训服务 及软硬件维护服务 以确保 1 工程能够平滑流畅地实施 实现最初的设计 2 有关知识能够全部传授给管理网络系统的有关人员 以便于日后管理能够 独立操作 维护和管理这一网络 3 一旦网络发生故障 有关人员能在限定 的时间内修复 2 42 4 关键

10、技术问题及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 2 4 12 4 1 网络可靠性方案网络可靠性方案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的网络系统对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的网络不会由于单点故障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 我 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1 在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的网络设计中 分布层交换机同骨干层 中心交换机的连接采用冗余线路方式 并设置为 GifaEthernet Channel 千兆以太通道 方式 并行使用两条连路 提供 4G 的交换 带宽 同时 当其中一个线路发生故障时 所有数据传输都转移到第 二条线路上 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2 对于中心交换机 我们配置双电源模块

11、 使中心交换机不会由于电源 范文范例 学习参考 精品资料整理 系统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2 4 22 4 2 如何提高网络传输性能如何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为了尽可能的利用网络带宽 消除网络冲突 提高终端用户的网络传输速 度 我们采用以下措施 1 所有连接终端的交换机端口 只要终端支持全双工模式 就将该交换 机端口设置为全双工模式 2 在各个接入层交换机同骨干层中心交换机的双光纤线路连接中 我们 将这两个端口设置为全双工千兆以太通道模式 这样 即可以提高网 络性能 又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2 4 3VLAN2 4 3VLAN 划分划分 VLAN Virtual LAN 基于交换技术 通过不同的划

12、分方法 常用是基于 端口和基于 MAC 地址两种 把原来一个大的广播区的局域网逻辑地划分为若干 个 子广播区 在子广播区的广播包只能在该子广播区传送 而不会送到其他 广播区中 Cisco 公司的网络设备通过 VTP 协议以及 ISL 或 802 1q 协议允许一 个 VLAN 跨越多个交换机 从而提高 VLAN 划分的灵活性 Cisco 交换机支持三种 VLAN 划分方式 即基于端口 基于 MAC 地址和基于 用户三种 基于端口管理比较简单 但灵活性不高 桌面工作站要移动位置时 需要重新配置交换机 基于 MAC 地址方式管理复杂 需要做一个 MAC 地址或 VLAN 的对应表 但灵活性比较高

13、可方便的移动桌面工作站而不需要更改交换 机设置 基于用户方式具有两者的优点 管理简单 只需要建立用户名和 VLAN 关系的对应表就可以了 同时灵活性高 交换机根据桌面工作站登录的用户名 来将工作站划分到指定的 VLAN 中 从而使用户可以在任何位置 任何桌面工作 站上获得指定权限的网络访问 2 4 5VLAN2 4 5VLAN 之间的高速路由之间的高速路由 由于 VLAN 属于一个广播域 因此 各个 VLAN 网段属于不同的网段 各个 VLAN 之间的通讯必须通过第三层处理来完成 对于第三层的报文交换 包括路 由 以软件实现的第三层交换 以硬件 ASIC Based 实现的第三层交换三种 范文

14、范例 学习参考 精品资料整理 1 1 路由 路由 在第三层交换技术还没出现以前 各网络厂商在作局域网设计的时候 都 会在中心放置一台路由器去完成不同 IP 子网之间的通信 这种技术称为集中式集中式 路由路由技术 集中式路由技术最大的缺点是容易形成单点故障 且路由器主要用 于广域网的连接 路由器面对的是低速的广域网线路 因此路由器的交换能力 不可能作得太高 也没有必要作得太高 最高档的路由器包转发速度最多也就 100 万包 秒 第三层交换机的包转发速度高达几百万甚至 1000 万包 秒 随着 第三层交换机的出现 在高速的局域网上已不建议使用昂贵的路由器去完成 IP 子网的通信 而应采用性能价格比

15、较高的第三层交换机去实现分布式分布式的交换 2 2 基于软件的第三层交换 基于软件的第三层交换 第二代的第三层交换技术是用软件去实现的 典型的如过去 3COM 的 FASTIP CISCO 的 TagSwitch Cabletron 的 SecureFast IP Silicon 的 IPSwitch 这种交换技术至今还没有标准 每个厂家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 因 此没有互联性 这种交换技术已不再建议使用 3 3 基于硬件基于硬件 ASIC ASIC Based Based 的第三层交换的第三层交换 由于 ASIC 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在已完全可以把传统的路由软件写入 ASIC 芯片去完成线速第

16、三层交换 其典型第三层交换速度在 100Mpps 以上 这 种技术完全基于传统路由算法 是基于标准的技术 不存在产品互联性的问题 基于 ASIC 技术的第三层交换技术提供了应用系统的透明性和同交换机速度 相近似的第三层交换速度 因此建议使用这种基于硬件的第三层交换技术 2 4 6VLAN2 4 6VLAN 之间的安全及网络优先级控制之间的安全及网络优先级控制 在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改造工程中 所有选择的 Cisco 交换机 都支持 VLAN 功能 这样 可以将具有同一安全级别的用户划分到一个 VLAN 中 这样 不同 VLAN 之间的用户不能直接访问 保证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在 Catalyst 6506 交换机上 我们通过 Cisco 的访问控制列表控制 VLAN 之间的安 全 这样就可以允许高优先级的 VLAN 段访问低优先级的 VLAN 段 而低优先级 的 VLAN 段不能访问或有限的访问高优先级 VLAN 段 在 Cisco 交换机产品中支持 802 1p 信令来实现网络数据的优先级控制 范文范例 学习参考 精品资料整理 在 Cisco 交换机中 每个端口可以设置为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