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566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复习提纲0449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整理.历史必修三(文化思想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为政以德”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

2、历世景仰。(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补充: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

3、史称“百家争鸣”。(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1)思想: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2)影响: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2、荀子(1)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被视作儒家异端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4、”(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

5、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业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1)无为而治(2)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待时而动”、“因时制宜”3、特点:兼采众家、积

6、极无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需要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人君须仿效天道,行仁政。3、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4、新儒学内容: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5、新儒学的影响:(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

7、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6、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四、宋明理学(一)背景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宋朝被斥为“伪学”。

8、 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1)内容:心即理也 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 致良知 知行合一(王阳明)(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3、宋明理学的评价:(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9、。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背景:【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文化】程朱理学导致思想界因循守旧(一)异端思想家李贽主张:(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 (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1)背景: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10、 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2)主张:学术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天下郡国利病书 工商皆本(3)评价: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泉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黄宗羲)主张: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3.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王夫之)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1、天文学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殷商时代日食、彗星(1000)、哈雷慧星(670)和太阳黑子(800)记录领先世界世界最早战国甘德、石申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东汉张衡 水运

11、浑象仪比欧洲早1000多年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地球是圆的唐朝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元代郭守敬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2、数学:时 间发明者成 就世 界 地 位春秋战国九九乘法口决、度量衡、筹算计算法东汉九章算术记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位比世界领先1000多年3、农学:时 间作 者成 就世 界 地 位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书元朝王祯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西方自

12、然科学知识)4、医学: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西汉黄帝内经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 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分类法,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5、四大发明:时间发 明 者成 就世 界 地 位西汉蔡伦(东汉)造纸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唐朝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记载的印刷品北宋毕升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唐宋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北宋指南针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

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1.汉字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书法: 魏晋以前: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魏晋南北朝: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篆刻: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王羲之虚玄灵动隋 唐盛世气象张旭、怀素狂放不羁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宋 代社会生活丰富多样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追求个性、有意无法明 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强调个性化2. 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