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

上传人:实**** 文档编号:12124114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折线教学反思一次和朋友一起谈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一位语文教师抱怨说:“我们班的数学教师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都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们平时在语文课上已经非常注意学生的表达了,而且大部分学生也表达的很好,为什么到了数学课上就不会表达了呢?”的确,经常发现在数学课上不怎么样的学生在语文课上也是说说头头是道,问什么呢?首先,数学表达不同于语文表达,语文表达是语言与语言的传递,不需要经过变换,而数学表达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学生在倾听数学问题时,先要听懂数学语言,经过数学语言到语言的转换,再思考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还要将答案再转换成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即使学生的语文很好,也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个

2、步骤。其次,数学表达不同与语文表达,语文表达是对文本的理解,有时甚至是对文本的重组。数学表达不仅要求学生能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而且要根据解读的结果再脑中筛选、提取相应的知识作为技能才能解决问题。最后,数学表达有其独特性,他有时需要数学图表和数学符号作为支撑。学生要用语言将图表和符号中反映的信息描述出来,或者将语言用数学图表和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对学生来说都是有难度的。综上来看,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单纯依靠语文教师来培养,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关注和培养。数学课程标准在“统计与概率”角度提出: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

3、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由此,可以看见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复式折现统计图中,教师就关注到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我想将学生语言表达分为三步:让学生模仿完整的表达(让学生模仿问题中的提问说完整,如:2003年青岛市七月份的降水量最多,2003年青岛市1月份降水量最少。)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表达(比较青岛市和昆明市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引导学生明确除了可以从统计图上分别找出这两个城市对应月份的降水量,求出相差数再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看途中表示相同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的距离,巨量最小,降水量就最接近。)让学生创新与众不同的表达。(在从统计图中找信息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用完整科学的语言尽可能多的描述出图中的信息。)希望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在语言表达上有突破,少说出现半句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