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3325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记叙文阅读整体框架梳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记叙文(一)【知识点】一、【记叙文概念】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二、【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人物有时候不仅仅是人,也有可能是物(动物植物甚至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物)但是记叙文不论是写事还是写物,最主要的是要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找出下列记叙文中的六要素:最短系列世界上最短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最短荒诞小说: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他觉得自己很饿,就把自己吃了最短的文言小说: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陶)三、【记叙

2、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写人的记叙文;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 状物的记叙文。四、【记叙文的写作顺序】(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2)空间顺序(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3)事情发展的顺序: 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五、【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想象和思考。六、【文章分层】按事件(时间)的发展顺序:

3、例如起因,经过,结果;小时候,少年时,中年时,年老时按不同内容(事例)来安排材料:例如西游记按空间位置(方位)安排材料:例如游记按逻辑关系:总分总;总分;分总过渡句往往成为分层的得力帮手七、【中心句】(一)含义:能够概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开头、中间或结尾)(二)作用:结构上:总述概括;归纳总结;承上启下 内容上:结合文章回答(人物/情节/思想) (课堂引入:三个小段例子)八、【过渡句】(一)含义: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段落中间)(二)作用:结构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内容上:结合文章回答 (课堂引入:报幕的例子)九、【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明线和暗线)

4、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划重点:线索可以作为标题,标题也可以作为线索。十、【文章内容归纳】(一)要素组合找到六要素,进行组合: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最终结果是什么(二)段意合并分大段,归纳段落大意。再把每段的意思结合起来(根据每段的重要程度取舍)(三)题目/关键句题目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时,可以将题目扩展为一句话十一、【记叙顺序及作用】(一) 顺叙1.定义: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2.作用:叙事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 倒叙1.定义:把结局或者某个最

5、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最前面,然后再从故事的开头叙述。 2.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 插叙1.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2.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解释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十二、【记叙文阅读规范】(1)读懂标题:拆标题。 (2)读文本:分段概括归纳段意文意。(3)读题:题型、对应答题知识点、答题规范、分值对应采分点。 (4)作答:整理采分点。(5)检查:对照分值。重点区分:.专业资料.【练习精讲】两个电话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的儿子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了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

6、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了电话。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喷嚏(t)。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是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在寒潮乍

7、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已起的故乡和年过七旬的母亲。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n)。(1)为什么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_(2)判断文中省略号的作用。A话语被打断 B语言的省略C说话断断续续 D列举的省略表示( ) 表示( )(3)读画“”的句子,他愣住的原因是:_(4)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一句什么谚语或诗句?_1【答案】(1)看完天气预报,担心儿子感冒(2)AB(3)他牵挂儿子,忽略了母亲,而母亲却惦记着他(4)儿行千里母担忧【解析】(1)找老王没有睡好的原因:老王的儿子在武汉。(2)他是给儿子打完电话,接完母亲电话才愣住

8、的。通过对比来找原因。(3)符合题意就可以,没有固定答案。有趣语文小故事:赠孟浩然【练习加固】(一)裁(字形辨别)去人生中的败笔小时候,我家住在偏远的乡下,那时,我们特别穷,每当季节交替时,我和村里的邻居们都很作难(多音字),因为换季了,孩子们都要换衣服了。但我的衣服的往往都是小伙伴中最好的,针脚整齐端(字形辨别)正不说,更让人羡慕的是很少有补丁。其实,这些都不是新做的衣服,有很多都是我已经穿旧的,尤其是夏天,酷热来临时,我们都要换上短衣和短裤,而村里能穿上崭新短裤的人很少。这时,母亲便会拿出我的旧衣服,坐在院子中间一件一件地细细打量(多音字),挑衣袖破了的上衣和裤脚烂了的裤子,拿出一把剪刀,

9、小心翼翼(成语)地打量好尺寸,把破了的衣袖和脚裤剪去一截,然后,上衣就变成了短袖,而长裤就变成了短裤。母亲把修剪过的上衣和短裤送到镇上的染坊去,过些天取回来,就是又漂亮又崭新的夏天衣装了。/这些生活的智慧在之后的岁月里转化为我精神的财富。后来,我到城里,和一群年轻人一起拜一个画家为师,跟他学丹青(拓展)。老师是个十分认证的人,一幅画辛辛苦苦画了半月多,但是若发现有一个不合时宜的墨点或者微不足道(成语)的一点点败笔,他常常就把一幅画全塞进了纸篓。这时,我就把它找出来,小心翼翼地把滴落的墨点和出现败笔的地方整整齐齐裁去。不知不觉间,我拥有了几十幅连老师都不知道的他的画作。那年,年过八旬(旬字)的老

10、师征集自己的旧作稿画展,我一下子就拿出来数十幅,让老师和他所有的门生都很惊讶。而许多裁过的画幅,很让老师自傲,连连说:“裁去了败笔,这些画有许多都可以称得上是老夫的精品了!”/破旧之中有完整,失败之中有成功。一个人最可怕的并不是失败,而是他在失败的影子下看不见阳光。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3分)作难: 打量: 丹青: 2.给文章分层。(2分)3.短文中写了 件事,并用“ ”这句话对它们进行总结。(3分)4.找出文章的过渡句,并说出作用。(4分)为难;上上下下地看 ;绘画两;破旧之中有完美,失败之中有成功这些生活的智慧在之后的岁月里转化为我精神的财富。承接上文母亲在生活中补衣服的内容,下

11、启我之后收废画的故事,说明了这个哲理对我的深刻影响。【二】半吨煤我念初二时,每月的零用钱是5块,即使是在物价便(bin pi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儿钱,为自己买双球鞋。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卸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他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找民工去了。我问一旁的母亲 搬运需要多少钱 母亲说是15块 我立刻说 为什么不找我来做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yng yng)我们两人一块干,15块钱全归我。“这桩生意妙极了!”当时我就想,和父亲拉了勾,生怕他反悔。半吨

12、重的煤大约高一米,呈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的五六筐就能搬完,当我满怀雄心使劲儿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天哪,我用了吃奶的力气,八成满的筐子居然只轻微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边卸煤边说:“慢慢来,儿子。”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郊区时,见农民日日地担着,轻描淡写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我的肩骨针扎似的疼,可少年人的倔犟让我憋着,涨红脸朝前走,好不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说实话,我很害怕兑现诺言。三趟以后,父亲看出我有些不济,把我换到前面的搬运位,并一个劲儿将吊绳往他那边挪,我已经没有争辩的余力了,原先我想多担

13、些,让年迈的父亲轻松点,现在看来,我能咬牙完成已属幸运。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光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最后的第九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那时,我的肩头已磨出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肩头,疼得我龇牙咧嘴,母亲把15块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从此以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我学会了节约,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搬煤,一次运送一里地才挣一块钱时,我心中涌起一股咸味,不只是汗,还有血的气息。学会爱他人,体验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1.给文中加线的句子标上标点;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给文章分层3.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1)我挣钱是因为我想 ,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运送了 ,挣了 元钱。(2)文中过渡句的句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