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3317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3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02260216(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众兴中学众兴中学 20182018 20192019 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物理 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物理 考试时间 9090 分钟 满分 100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共 4040 分 1 7 为单选 8 10 为多选 1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经过 3s停止运动 那么汽车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 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 x2 x3为 A 1 2 3 B 5 3 1 C 1 4 9 D 3 2 1 B 2 某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s 4t 4t2 则该物体运动地初速度及 加速度分别是 A 4m s 4m s2 B 8m s 8m s2 C 4m

2、 s 8m s2 D 4m s 8m s2 3 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 F2与其合力F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随F1 F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 F 随F1 F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C F的大小一定小于F1 F2中最大者 D F的大小不能小于F1 F2中最小者 4 图中光滑小球都与下支撑物接触 则接触面处一定有弹力的是 A B C D 5 如图所示 质量为m1的木块在质量为m2的无限长木板上 在力F的作用下向右滑行 长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 2 则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1m1g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

3、擦力大小一定为 2 m1 m2 g C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F D 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F 6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加速度为 2m s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 2 倍 2 B 物体可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速度每经过 1s钟增加 2m s C 物体一定在做速度逐渐减小的运动 速度每经过 1s钟减少 2m s D 物体的加速度每经过 1s钟减少 2m s2 7 如图所示的位移 时间 x t 图像和速度 时间 v t 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 甲 乙 丙 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做直线运动 乙车

4、做曲线运动 B 0 t1时间内 甲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0 t2时间内 丙 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 D 0 t2时间内 丙 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8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取g 10m s2 该物体 A 在前 2s内下落的距离为 20 m B 在前 2s内下落的距离为 40 m C 第 2s末的速度为 20 m s D 第 2s末的速度为 40 m s 9 如图甲所示 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 上端放置一物体 物体与弹簧不连接 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 物体上 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拉力F与物体位 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g 10m s2 则

5、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5 N cm C 物体的质量为 2 kg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 s2 10 如图所示 一根绳子一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A点 另一端绕过动滑轮P悬挂一重物B 其中绳子的PA段处于水平状态 另一根绳子一端与动滑轮P的轴相连 绕过光滑的定 滑轮Q后在其端点O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 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滑轮均为光 3 滑 轻质 且均可看做质点 现拉动绳子的端点O使其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达到 新的平衡状态 则该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较 A 拉力F减小 B 拉力F增大 C 角 减小 D 角 增大 选择题 1

6、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 实验题探究题 本大题共 2 2 小题 共 18 18 0 0 分 11 在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中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 F2和合力F的过程中 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 两次应拉到同 一点O B 通过弹簧秤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适当长一些 C F1 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 在实验过程中 F1 F2方向间夹角应为 90 2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3 某同学做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 实验如图甲所示 其中A为固定 橡皮筋的

7、图钉 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 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 如果操作正确 作图规范 图乙中的F与F 两力中 方向一定 沿AO方向的是 4 12 1 如图所示是甲同学在校园实验室按照图 1 的装置进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得到 的一条纸带 实验中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 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取计数点为 1 2 3 4 5 6 7 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 测得 S1 1 42cm S2 1 91cm S3 2 40cm S4 2 91cm S5 3 43cm S6 3 92cm 则打点计时器打第 2 个 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2 m s 物体的加速度大

8、小a m s2 结果 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乙同学在做保持小车质量不变 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合外力成正比的实验时 根 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 2 所示的a F图线 所得的图线既不过原点 又不是直线 原因 可能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木板右端所垫物体较低 使得木板的倾角偏小 B 木板右端所垫物体较高 使得木板的倾角偏大 C 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 D 砂和砂桶的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 四 计算题 本大题共 4 4 小题 共 42 42 0 0 分 13 12 分 汽车以 10m 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刹车后经 2s速度变为 6m s 求 1 刹车后 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

9、的加速度 2 刹车后前进 9m所用的时间 5 3 刹车后 8s内前进的距离 14 12 分 从离地面高为H 8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 取g 10m s2 求 1 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 3 小球最后 1s内下落的位移 15 9 分 质量为 10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 箱子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0 5 现用于 水平方向成 37 倾角的 100N力拉箱子 如图所示 箱子从静止开始运动 从 2s末撤去 拉力 求 sin37 0 6 cos37 0 8 g 10m s2 1 撤去拉力时箱子的速度为多大 2 箱子继续运动多长时间才能静止 6 16 9 分 一个倾角为 37

10、 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 一个质量为m 1 0kg的小物块 可 视为质点 以v0 4 0m s的初速度由底端沿斜面上滑 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0 25 若斜面足够长 已知 sin37 0 6 cos37 0 8 g取 10m s2 求 1 小物块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 小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 3 小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7 众兴中学众兴中学 20182018 20192019 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物理 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物理 答案和解析 答案 答案 1 B 2 C 3 B 4 C 5 A 6 B 7 B 8 AC 9 BC 10 BC 11 ABC B F 12 1 0 17

11、0 50 2 AD 13 解 1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 v0 at得 a m s2 2m 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 刹车后 2s内前进的距离 x t t 2m 16m 2 刹车后前进 9m 有x v0t at2 即 9m 10m t 2m s2 t2 化简得 9 10t t2 解之得 t 1s 或者 t 9s t0 不合实际 舍去 刹车后前进 9m所用的时间为 1s 3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t0 s 5s 8s 可知汽车经 5s停下 所以刹车后 8s前进的距离即汽车刹车 5s前进的距离 由逆向思维法可得 x a t2 2 52

12、m 25m 答 1 刹车后 2s内前进的距离为 16m 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m s2 加速度方向 与速度方向相反 2 刹车后前进 9m所用的时间为 1s 3 刹车后 8s内前进的距离为 25m 14 解 1 根据H gt2 得 8 t 2 小球落地的速度v gt 10 4m s 40m s 3 小球在最后 1s内下落的位移s gt2 g t 1 2 m 35m 答 1 小球经过 4s时间落到地面 2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为 40m s 3 小球最后 1s内下落的位移为 35m 15 解 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 mg Fsin ma1 解得 a1 6m s2 2s末速度为 v a1

13、t1 6 2 12m s 2 撤去拉力后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a2 解得 a2 5m s2 匀减速过程 由速度公式得 v a2t2 解得 t2 2 4s 答 1 撤去拉力时箱子的速度为 12m s 2 箱子继续运动 2 4s时间才能静止 16 解 1 小物块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 重力的分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 F2 F1 Ff ma 又因为 Ff FN 由 式得a gsin gcos 10 0 6m s2 0 25 10 0 8m s2 8 0m s2 2 小物块沿斜面上滑做匀减速运动 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则有 得 1 0m 9 3 小物块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

1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 F2 F1 Ff ma 由 式得a gsin gcos 10 0 6m s2 0 25 10 0 8m s2 4 0m s2 因为 所以 或 2 8m s 答 1 小物块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8m s2 2 小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1 0m 3 小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2m s 解析 解析 1 解 采用逆向思维 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x 知 1s内 2s内 3s内的位移之比为 1 4 9 则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 1s内的位移之比为 1 3 5 可知汽车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 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1 x2 x3为 5 3 1 故选

15、 B 采用逆向思维 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 1s内 2s内 3s内的位移之比 从而求出汽车在先 后连续相等的三个 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 并能灵活运用 以及掌握逆向思 维在运动学中的运用 2 解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s 4t 4t2 得 v0 4m s a 8m s2 故 C正确 A B D错误 故选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s 4t 4t2 得出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 3 解 AB 当夹角 180 时 由公式F 可知 随两力夹角增大合 10 力减小 故A错误 B正确 CD 由力的合成

16、三角形定则知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 合力可以大于任何 一个分力 也可小于任何一分力 也可等于任何一分力 故CD错误 故选 B 解答本题应掌握二个力的合力大小公式F 及力的合成三角形定则 对于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的各种情况应对应数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理解 合力随两个分力 夹角 的变化关系可根据合力大小公式F 来判断 4 解 A 图中水平面对小球可能有弹力作用 也可能没有弹力作用 当拉力等于重力时 则没有弹力 若拉力小于重力时 则存在弹力 A错误 B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重力和绳的弹力平衡 斜面与球之间不可能产生弹力 否则小球不 可能平衡 B错误 C 图中小球受到绳子拉力 重力 斜面的支持力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小球斜面 的弹力作用 故C正确 D D图中两斜面对球可能有弹力 也可能没有弹力 要根据拉力与重力大小有关系来判定 故D错误 故选 C 正确解答本题要掌握 弹力产生的条件 注意光接触而没有弹性形变不可能产生弹力 或者 正确根据平衡条件判断弹力的有无 弹力是高中阶段所学的一种重要作用力 要正确理解其产生 大小 方向等问题 在判断弹 力大小方向时可以根据物体所处状态进行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