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28713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20180920031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三历史学年高三历史 9 9 月月 月考试题月考试题 满分 100 时长 9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共 30 题 每小题 2 分 总计 60 分 1 商王武丁时期起 商王朝经过百多年战争 征服众多方国 将其变为纳贡和派兵从征的 与商王朝存在隶属关系的侯国 这与西周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封国 A 本质一致 都是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 B 有所不同 其隶属关系缺乏制度保障 C 生成同源 都是军事征服的直接产物 D 功能相近 代表中央控制力大为强化 2 有

2、学者指出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 大夫叫做 立 家 因此对于士 庶民而言 就有 国 与 家 的对立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家 只知效忠于 家 而不知效忠于 国 材料表明 分封制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 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 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 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 3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天子之地方千里 公 侯皆方百里 伯七十里 子 男五十里 礼记 王制 公方五百里 侯四百里 伯三百里 子二百里 男百坐 周官 周封伯禽 康叔于鲁 卫 地各四百里 太公于齐 兼五侯地 史记 A 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

3、 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 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 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4 学者雷海宗指出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 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 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 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 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 反映了 A 仁政 思想的消失 B 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C 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5 孟子主张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 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 限民田 以澹不足 塞 兼并之路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 两者主张

4、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6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2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24 郡 2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68 郡 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108 郡国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7 西汉陆贾说 秦始皇设刑罚 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 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 越 征大吞 小 威震天下 秦非不欲治也 然失之者 乃举措太众 刑罚太极故也 吸取这一教训 汉初的做法是 A 奉行儒学 以德治民 B 封诸侯王 因俗而治 C 设中

5、朝官 强化君权 D 清静无为 与民休息 8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 举秀才 不识书 举孝廉 父别居 寒素淸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 如鸡 直如弦 死道边 曲如钩 反封侯 这主要反映了 A 王位世袭制的弊端 B 察举制的弊端 C 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 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9 唐朝时盛行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宋代民间则流传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的俗语 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A 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B 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 C 源于宋朝改革科举制惟才用人 D 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 10 唐代 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 王维 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 都是先在市井 里诗名鹊起 为乐工或宫人传

6、诵而流闻于上 从而被加官进爵 这说明 A 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B 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 C 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 D 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 11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 曾作过一番努力 宋真宗曾加宽街衢 使 衢 巷文袤 及禁鼓昏晓 皆复长安旧制 但收效甚微 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 到 了宋徽宗时期 以征收 侵街房廊钱 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这反映出 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 C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12 两汉时 丞相谒见皇帝时 皇帝起身 赐丞相座 隋唐

7、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 到宋 朝就必须站着 到明朝时则须 众官皆跪 这本质上反映 A 礼仪制度日益完善 B 君主专制加强 C 官员管理逐渐规范 D 册封制度日渐成熟 13 始纂于弘治十年 1497 的 大明会典 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 然而在 该书中始终没有将 内阁 单列章目 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 最高学术机构 之下 这 主要是因为 A 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 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 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 阁臣多来于翰林院 14 李赞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 贩运货物 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 说不上什么 可 鄙 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 3 A 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

8、 B 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 C 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 D 极力推崇自由 个性 平等 15 明清之际的学者董含说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 乡里富人 羞与为伍 有攀附者必峻 绝之 今人崇尚财货 贿拥资厚者 反屈体降志 或订忘形之交 或结婚姻之雅 这说明 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在民间已走向破产 B 进步知识分子大力提倡工商皆本 C 传统儒学提倡的义利观遭到摒弃 D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 16 明朝 农政全书 共 60 卷 分 12 门 其中 救荒 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这表明 A 士人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 B 政府社会救济体系完善 C 西方科技思想传播到中国 D 农学理论指导农业实

9、践 17 清初 政府先后五次颁布禁海令 沿海船只 悉行烧毁 寸板不许下海 违者立斩 禁 止国内船只租赁 私卖给外国人 沿海 50 里内 尽夷其地 空其人 从近代化的视角看 该政策的影响是 A 打击了中外反清势力 B 丧失了对外贸易主动权 C 巩固了清政权的统治 D 违背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18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 佛 法 兰西人在五口地方 如有不协争执事件 均归佛 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 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19 晚清一度出现 同光中兴 的景象 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 一场令国人

10、痛心的 战争证明所谓的 中兴 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这场战争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0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 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辛亥 革命把皇帝赶跑 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 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 这里所 说的 失败 是指 A 临时约法 成为一纸空文 B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 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 D 推翻了帝制 建立了民国 21 2015 年 大刀进行曲 A 选网络 十大我最喜欢歌曲 之一 该歌曲创作于 1937 年 7 月 歌词第二句先是 二十九军的兄弟们 后改

11、为 全国武装的兄弟们 这一变化表明 A 国民党改变 攘外安内 的政策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 22 在雅典 只要符合多数人意志 无须经过正当法律程序 也不给予被放逐者任何自我 辩护机会 就可径直将一个公民流放境外 这说明 在古代雅典 4 A 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 B 缺少完备而有效的法律体系 C 多数人的意志都是错误决定 D 民主制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23 在研究哲学过程中 苏格拉底经常向人诘问并因此树敌 被人指控不信神灵和毒害青年 受到民众法庭的审判 庭审时 大部分法官难以理解他的直率而又富于哲理的申辩言辞的本 义 一些

12、法官还对他的申辩感到不快 甚至恼怒 最终 500 人陪审法庭以多数票判处苏格拉 底极刑 苏格拉底之死说明 A 民众法庭严格限制被告的辩护 B 雅典城邦公民缺失言论自由权 C 审判苏格拉底违背了民主原则 D 多数人可能对少数人实施暴政 24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 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 规范 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 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 确的是 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25 16 18 世纪 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 新 XX

13、X 的地名 如 新西班牙 新 法兰西 新奥尔良 新尼德兰 新阿姆斯特丹等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一系列新国家的建立 C 欧洲人移民到美洲 D 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26 布罗代尔在 文明史纲 中写道 1800 1850 年半个世纪中 英国 棉织品的价格下降 了 81 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工资基本保持稳定 它们对物价的影 响大大降低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27 1702 年威廉去世 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 她讨厌辉格党 出于个人的好恶

14、把大批辉 格党人解除职务 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 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 政党政治尚未形成 C 国王仍有独立的行政权 D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28 1787 年制宪会议上的争论之一是关于法官的遴选方式 小州主张 由参议院来任命法官 但是麦迪逊主张由总统来任命法官 后来的妥协就是 那干脆由总统提名 参议院批准 这 两个机构都参与 这种妥协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 安排 这一 安排 A 使众议院取代参议院批准法官的任职 B 使最高法院法官任职由总统提名任免 C 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D 使法官的任职由选民间接选举确定 29 如图是法国 1875 年宪法部分修正案 1884 年 8

15、月 14 日 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 5 A 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 B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C 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 D 完善三权分立体制 30 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 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 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 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 双 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 这体现了 A 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 B 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 C 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 D 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 第 II 卷 材料题 两小题 共 40 分 31 28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 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

16、予的特许状 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 了它的首航 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 到 1709 年 统一的 英国商人对 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 简称 东印度公司 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 它从成立初 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 确立了每位股东 无论性别 信仰 种族如何 只要购买 了公司股份 都拥有投票权 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 同时 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 强化了股 东大会的重要性 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 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 公司 的主要业务 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 咖啡 香料 纺织物 茶叶等进口到欧洲 再把一些 欧洲的毛织物 象牙 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 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 从 17 世 纪到 18 世纪 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 日 浅田实 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 17 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 指 挥大船 装备着佛郎机火器 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 西至大陆 南抵南洋群岛的海 上贸易秩序 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 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 以儒家 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 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