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6174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3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0 页 高一 上 期中语文试卷高一 上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9 0 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 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武汉一名小学生在参观鄂州市博物馆时 发现该馆保存的编钟中 钮钟和甬钟文 字介绍弄错了 存在指鹿为马的嫌疑 小张花言巧语的真正用意 总有图穷匕见之日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专业电影放映团队在坦桑尼亚巴萨巴节登堂入室 为坦桑人民 献上了中国电影视听盛宴 到各地游览时 对环境切记要秋毫无犯 好让大家都能欣赏美景 在讨论会上 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末代港督彭定康再次对耳提

2、面命 妄称英国对香港仍有义务 企图干预 香港特区政府施政的每个环节 A B C D 2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 圆满完成了 4 个月的在轨测 试任务 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B 目前 为确保 二十四节气 的代际传承 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 推出 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 C 微信和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 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 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D 电影 七月与安生 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七月与安生尽管天各一方 但纯真美好 的友情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两人的心中 3 下列各句中 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一位大汉 挑

3、着铺盖 连声说道 借光 借光 让一让 从人丛中挤了过去 B 最近几届法国总统一上台首次参加欧盟峰会都会斗胆提出建议 但往往无功而 返 C 张玉华送给我一本他写的大作 并在扉页写道 李明辉敬存 张玉华惠赠 D 毕业十年后才回到故乡 大家一致约定 我们这些高足明天去拜访当年的班主 任 二 默写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5 0 分 第 2 页 共 20 页 4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在 荆轲刺秦王 中 荆轲临行前所唱的脍炙人口的歌词是 2 论语 中阐述了 孔子 仁者爱人 的思想 怎样才能达到 仁 呢 孔 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 就是 三 诗歌鉴赏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11 0

4、分 5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各题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 画家 元军南侵时 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1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的首句中 诗人拿菊花与百花对比 突出其 独立 的特性 B 诗歌运用拟人手法 借菊花的独立疏篱 抱香不凋 抒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 怀 C 抱 字十分传神 把寒菊在北风中的顽强和坚贞表现的淋漓尽致 D 此诗写景抒情 表现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 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 菊花诗 E 本诗语言质朴 意蕴丰富 彰显了诗歌的特色 2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 寒菊 形象

5、 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四 语言表达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11 0 分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 雷人标语 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 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 困境 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 根除城市顽疾 关键在 而市民文明习惯的 养成 不会一蹴而就 更不可能一劳永逸 而是 需要长期循序渐进的宣 传教育 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 尤为重要的是 需要通过文明的 市民能够接受的 方式 来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 因此 不妨多注重 标语文化 将警示语过于严 厉 刻板的面孔变一变 改用优美 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 或许会

6、否则 事倍功半 7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 请参照 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 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 而我们千呼万唤的 房产税 却是一再难产 如果有了房产税 就能使房价降低 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 来 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 房价下降了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 有了房产税 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第 3 页 共 20 页 五 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35 0 分 8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 在孔子时期就 已盛行 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它以其历史久远 文献浩瀚 内涵丰富和

7、影响深远为 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 先秦时期 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 朝会 典礼等雅乐外 一度 盛兴于民间 深得人们喜爱 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 诗歌集 诗经 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 如 诗经 小雅 鹿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 便是一件在民间 非常普遍 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 琴曲三千 首 还有大量关于琴家 琴论 琴制 琴艺的文献 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 有 伏羲作琴 神农作琴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等说 作为追记的传说 可不必尽信 但既然传为先古圣

8、贤所作 古琴理所当然地 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 因此 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都蕴含着特殊 的意义 例如 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 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 风俗通 中记载了 琴长四尺五寸 法四时五行也 七弦者 法七星也 大弦为君 小弦 为臣 文王 武王加二弦 以合君臣之恩 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 到后来文王 武王加的二弦 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 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 分别象征十二月 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 象征闰月 另外 古琴有 泛音 按 音 和 散音 三种音色 则分别象征天 地 人之和合 所谓 焚香操琴 对琴乐艺术的欣赏 讲究的是一种 净 与 静 的体现 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

9、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 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 心情 仪容以及气氛 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 都是非常讲究的 有所谓 六忌 七 不弹 之说 六忌 是指大寒 大暑 大风 大雨 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 七不弹 则是指 闻丧者 奏乐时 事冗时 不净身 衣冠不整 不焚香以及不 遇知音等七种情况 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 琴 棋 书 画并称 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来被视为文人 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 和 淡 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 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而在棋术 书法 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被视为圣人治 理国事的圭臬 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 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 一

10、律 不准弹琴 班固在 白虎通 中记载 琴者 禁也 所以禁止于邪 以正人心 也 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 因此 比起其他中国乐器 古琴 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 2011 年 7 月 15 日中国国学网 有删改 1 下列有关 古琴 的描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时 琴 棋 书 画并称 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而作为中华民族 第 4 页 共 20 页 最早的弹弦乐器 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B 先秦时期 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 还被人们用来抒 情咏怀 在民间流行 深受人们欢迎 C 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

11、史 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 一直没 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 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 古琴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特殊的含义 如其前宽 后狭的形状被寓以尊卑之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 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 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 还有大 量的琴谱 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 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 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 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 古琴清 和 淡 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因此 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 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

12、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 它的地位 是棋术 书法 绘画所不能比的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 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 可见 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 古琴就已 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 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如 文王 武王 加二弦 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 泛音 按音 和 散音 三种音色 则分别象征天 地 人之和合等 C 关于古琴演奏 古人有 六忌 七不弹 的说法 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 等恶劣天气 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 衣冠不整都不可以弹琴 D 古琴较之其他中国乐器 更能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古琴一张 却 可尽展文人雅

13、士之傲骨风姿 9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 娱乐式的阅读方法 它所追求的是短 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 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 景 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 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 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 短信和网络新闻 小说 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 课外不读书 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 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 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 有 81 44 的受访者认为 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 主要 是因为功课多 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 也因此有 54

14、 64 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 也只读短文章 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 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 生会换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 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 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 第 5 页 共 20 页 读的浮躁之心 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一些所谓的青 春小说 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 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 却被他们 抛在一边 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 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 调查 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去世 材料三 此外 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 3 27 小时 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 却只有 1

15、 58 小时 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 读书时间少 即便如此 将上 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 3 69 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 聊天 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 调查显示 在诸多原因中 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 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有 39 26 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 没有自己自由支配 的时间进行阅读 29 86 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网络媒体的 冲击 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 仅有 8 72 的学生认 为社会上 读书无用 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 阅读危机 本身

16、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 精神危机 而且 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 方面造成的 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 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 视与疗救 要知道 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 对金钱的媚俗 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 出了对知识的渴望 对学问的崇拜 被欲望的洪流裹挟 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 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 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 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 2014 年 9 月 中国教育报 的 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 浅阅读盛行 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 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 报告显示 51 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 1 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 信息 刷微信 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 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 1 个小时 的受访者仅占 36 数据还显示 睡前 节假日 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 上下学或 出差途中 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 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 人们 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 静水流深 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 阅读之浅 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 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