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4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6169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4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4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4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4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4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4人教新课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晏子使楚课堂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了解晏子。(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提示“子”的意思。(“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举例说明:孔子、孟子、老子从题目上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当时,一起和晏子出使楚国吧!二、检查预习:1、课文主要讲了一

2、个什么样的故事?2、楚王几次侮辱晏子?能加上三个小标题吗?板书(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三、抓人物语言,朗读感悟晏子形象。1、问题:楚王几次三番地侮辱晏子,他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找到答案。(简单交流)2、问题: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应对的?请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交流:、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补充关于晏子的身高的材料,身高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四左右。)、晏子是如何应对的?读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巧妙。出示课件:从晏子的话中,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晏子?从哪里可以看出?、再读晏子的对答,体会晏子的机智和智慧。小结学习方法:在刚才的学习中

3、,我们是运用什么学习方法来学习的?(抓人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引导:抓住了晏子的什么来领略晏子的机智的?(语言、对话)又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3、品悟第二、三两个小故事。问题:晏子的机智体现在哪里?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读课文4、5两个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反复朗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点拨:、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楚王是怎么样侮辱晏子的?读课文相关语句体会楚王轻蔑、瞧不起人的语气。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出示课件: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补充介绍:晏子春秋上的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明白意思后,记录在书上。、晏子反驳楚王的话中,那句最厉害?出示课件:读句子,你能读出这句

4、话的言外之意吗?(引导学生推理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从这里你又看到了的晏子的什么?有感情地再读晏子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当时紧张的情形。(可提示学生加上自己的神情、动作)、在第三个回合的较量中,楚王是怎样做的?晏子又是如何对答的?出示课件:晏子的回答巧妙吗?妙在哪里?4、小结:楚王三次都没有占到上风,不得不尊重晏子了。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四、夸晏子,整体把握人物特质。晏子出使楚国,胜利而归,那可是齐国的大英雄啊!回来时受到齐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假如,你也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你会怎样夸晏子呢?小结:晏子真不愧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外交家。“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5、。”有时候,机智巧妙的语言,真可以抵挡百万雄兵。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在我们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周恩来总理就以精妙幽默的语言智答外国记者,赢得了世人的喝彩。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周恩来智答外国记者,感受周总理的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 简单交流感受。 小结:机智巧妙的语言背后往往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智慧、有语言魅力的人。附:阅读材料:周恩来总理智答外国记者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语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

6、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碍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