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6016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版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77(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 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内容。(1)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2)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4)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5)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6)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7)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8)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_。淮南子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2. 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秩序井然(zh)深邃(su) 撺掇(du)

2、羁绊(j)B. 肆无忌惮(dn)哽咽(y) 狭隘(i) 炽热(zh)C. 叱咤风云(zh)脑髓(su)秕谷(b) 讪笑(shn)D. 当之无愧(ku)嫉妒(j) 澎湃(pi)哺育(b)3.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锋芒毕露妇儒皆知马革裹尸义愤填膺B. 慷慨淋漓一拍即合戛然而止浑身解数C. 鞠躬尽瘁铤而走险锲而不舍迥然不同D.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罄竹难书精疲力竭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2)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增添了几分寒意。(3)“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

3、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A. 奥秘偶然夜郎自大B. 秘密偶然妄自尊大C. 秘密偶尔夜郎自大D. 奥秘偶尔妄自尊大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B. 在课堂上,老师努力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C.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D. 当下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日常用语的规范出现了不少问题。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B.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我一”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D. 用表格整理材

4、料的优点是一-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做进一步的分析。7.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泻进山脚下的洼地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A. B. C. D.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8.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 美德好比_。 美德好比_。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9.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天空(1)社戏的作者原名是_,他写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2)高尔基的童年用

5、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_(乳名)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外祖母家中的经历。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一个_的人。(3)孙权劝学选自_,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 古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本诗中“幽篁”指的是_(2)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_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D以琴箫的生音,反衬月夜深林的幽静

6、;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1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

7、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蒲松龄牧竖捕狼)(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一狼洞其中洞:_ 狼辍声四顾辍:_ 相去数十步去:_ 顾野有麦场顾:_ (2)下列句子中和“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A两狼之并驱如故B久之,目似暝

8、,意暇甚C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D不能称前时之闻(3)翻译下面的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其一犬坐于前。(4)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_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两文在刻画狼时,都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的“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语言都简练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12. 阅

9、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素颜如雪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10、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

11、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一对夫妻,暮年

12、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

13、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第段的“好文字”?(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3. 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受到 要求:(1)首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4)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答案和解析1.【答案】思君不见下渝州;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野渡无人舟自横;黄梅时节家家雨;朔气传金柝;荷笠带斜阳;故水潦尘埃归焉【解析】答案:(1)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州)(2)何人不起故园情(3)马上相逢无纸笔(4)野渡无人舟自横(5)黄梅时节家家雨(6)朔气传金柝(重点字:柝)(7)荷笠带斜阳(8)故水潦尘埃归焉(重点字:潦)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首先需要对考纲范围内的古诗文熟读成诵,能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