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969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版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烟台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1. 默写句子。 (1) _ ,我舞影凌乱。(月下独酌) (2) _ ,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3)过尽千帆皆不是, _ 。(望江南) (4)浮云蔽白日, _ 。(行行重行行) (5) _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浊酒一杯家万里, _ 。(渔家傲秋思) (7) _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8) _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_ , _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10)见人善, _ ,纵去远,已渐跻。 (11)对饮食

2、, _ ,食适可,勿过则。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B. 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C. 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D. 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到这里,我无比激动的心情B.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C. 经常迟到旷工,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三、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4.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3、 广mo( _ ) 旁w( _ ) y( _ )词 扶y( _ ) 深 恶痛疾( _ ) 期期 艾艾( _ ) 赋 予( _ ) 公正不 阿( _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楚人怜之_ (2)故不错意也_ (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_ (4)猥自枉屈_ 6.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7. 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儿子 _ 的,“书”指的是 _ 。 (2)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

4、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8. 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1)解释下面句中加

5、点的词。征求不已_ 惟欲清净_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9. 藤萝花饼刘心武 街口新开了家小食品商店,店主是下岗的小汪,我们在他下岗前就有来往。他爱人桂珍还在公共汽车上当售票员,到休假时跟他一起照应生意。前两天我又散步到他们小店,他们小两口都在。我在小店呆了至少有四十分钟,而且这回我口干喉燥,很想用冷食润一润。身边就是装满冷食的冰柜,我与那些美味之间却隔着一道无形而坚韧的屏障,那屏障是以我的一贯坚拒他们的好意,以及我从不在他们那里买东西(因为如果我说要买他们一定不会收我的钱)

6、而形成的,看来他们也终于接受了那道屏障。 当我接近自己家门的时候,我才深刻地意识到,每回小汪与桂珍那真心请我品尝冷食的举动,我的心灵在默默地领受中习惯了,麻木了,甚至转而轻视乃至鄙夷了。现在他们“知趣”,自动中止了那一份虽然极为世俗却也极为真挚的友情表达,我却一下子承受不住了! 昨天傍晚忽然门铃响,从猫眼望出去,依稀辨认出是很久没见过的,原来住杂院时的一个街坊,他来作什么?把门打开,那中年人对我说:“母亲让我一定要给您送两个来”递过一个“便当盒”,我把他请进屋,让他坐下,喝茶细道端详。他母亲,我唤作高大娘的,九十三岁了,现在住进医院,恐怕是难以回家了。高大娘家门前,有一架紫藤,每到夏初,紫藤盛

7、开时,她就会捋下一些紫藤花,精心制作出一批藤箩花饼,分送院内邻居。当年我是最馋那饼的,高大娘在小厨房里烘制时,我会久久地守在一旁,头一锅饼出来,她便会立即取出一个,放在碟子里给我,笑咪咪他说:“先吹吹,别烫了嘴!”现在高大娘在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里,提出想吃藤萝花饼,晚辈已经不会她那手艺了,现在的做法,不过是把藤萝花裹上面粉,用油炸一下罢了,但给她送去以后,她非常高兴,回光返照中,脸颊像玫魂般艳丽,尝了几口以后,她便想起了我,立刻嘱咐她老二把一些藤萝花饼-其实已经不是饼,而要称为“藤萝傀儡”-给我送来。说实在的,我已经多年没有过问高大娘的生活,然而,她却还记得我,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要与我分享那

8、藤萝花制品的美味 我没有对来客说更多的感谢话,而是看出那老二急着完成母亲布置的这项任务。送走了高家老二,我独自坐在餐桌边,望着那些“藤萝傀儡”,心中旋动着难以名状的感动。生在这个世界,活在这样的世道,有一种更高更美,属于永恒的境界,需要我不懈地去修理、提升自己的灵魂!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捋_ 脸颊_ (2)文中写到作者和小汪夫妇以及高大娘的两件事。请你根据文章,概括出这三件事。 (3)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中说小汪夫妇“知趣”,“自动中止了那一份虽然极为世俗却极为极为真挚的友情表达”,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4)高大娘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里吃到晚辈做的藤萝花饼,“便想起

9、了我”,而“我却多年没有过问高大娘的生活”。高大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高大娘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生在这个世界,活在这样的世道,有一种更高更美,属于永恒的境界,需要我不懈地去修理、提升自己的灵魂!”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谈谈作者所说的这种“永恒的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10. 改变命运的一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

10、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

11、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中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中,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

12、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中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

13、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注】高利贷: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 (1)从第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答出两点即可) (2)先前,秦老师以为小男孩是来查分的就有些不高兴,后来当小男孩提出加分的要求时,她本应更不高兴,但她为什么还对小男孩“面带歉意地笑笑”? (3)第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 (4)第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 (5)为什么说秦老师当年“借”给小男孩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

14、题,共50.0分)11. 或许是一次选择,或许是一种坚守,或许是一个尝试当我们回眸时,因为它表现了真我,磨练了意志,增加了勇气,丰富了我们人生的阅历,从而让我们铭记,并为之深深回味。 请以“这样做,值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答案和解析1.【答案】我歌月徘徊;锦江春色来天地;斜晖脉脉水悠悠;游子不顾返;会挽雕弓如满月;燕然未勒归无计;物是人非事事休;八百里分麾下炙;亲贤臣;远小人;即思齐;勿拣择【解析】(1)我歌月徘徊 (2)锦江春色来天地(“锦”易写成别字“绵”) (3)斜晖脉脉水悠悠 (4)游子不顾返(“返”易写成别字“反”)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容易写成“俨然”) (7)物是人非事事休(注意“事事”的书写) (8)八百里分麾下炙(注意“麾”的书写) (9)亲贤臣,远小人 (10)即思齐(“即”易写成别字“既”) (11)勿拣择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