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960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江苏省淮安市 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诗、文名句填空 必答题: 大漠孤烟直, _ 。(王维使至塞上) 抽刀断水水更流, 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_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_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_ ?(司马迁陈涉世家) 望岳中,表现杜甫希望攀登绝顶、俯视天下的句子是: _ , _ 。 选答题: 京口瓜洲一水间, _ , _ , _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黑雁飞高, _ , _ , _ 。(卢纶塞下曲)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

2、分)2. 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的错误。 2500年的历史沉淀,河下古镇人才辈出,寥若晨星。这里有汉赋大家枚乘、晚唐诗人赵嘏、“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仅明清两朝,这里就走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状元、榜眼、探花三甲齐全。因此,河下被评为“中国第一进士镇”的殊荣。 (1)第句中有一处成语使用不当,请修改: _ ; (2)第句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修改: _ ; (3)第句有语病,请修改: _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渐暖的空气,破冰的流水,吐绿的柳枝,萌芽的苞蕾,这些春的使者,趋散了料峭的寒风,送来了温暖的气息!被风簇拥

3、着的春天,阳光 (和煦、和睦),万物生长,春雨滋润,兰馨蕙香。自然界的精灵们争献 殷勤,将无声的春意表现得似有声般轰轰烈烈,演绎春天的方式也更加叩人心弦。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殷 _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 改为 _ ; _ 改为 _ (3)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_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4. 某校举行汤姆索亚历险记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面选文,说说选文加点处“他”想起了什么。 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 很 快 他 想 了 起 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

4、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 (2)对于汤姆此次的行为,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桥流水人家”与前后句相比,画面截然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6

5、.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 熙 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 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弘农子游卞山之阴,遇乡叟巾不完,屦不全,负薪仰天,吁而复号,因 就而讯诸:“抑丧而未备乎,抑有冤而莫诉乎,何声之哀而情之苦耶?”叟致薪而泣曰:“逋助军之赋,男狱于县,绝食者三日矣。今将省之。前日之逋,已货其耕犊矣;昨日之逋,又质其少女矣;今田瘠而频播之莫稔,货之靡售。且以为

6、助军之用,岂一一于军哉?今十未有二三及于戎费,余 悉为外用。又黠吏贪官,盈索万变。去无所之,住无所资,非敢怀生,奈不死何!”弘农子闻其言,且助其叹,退而省,将赋之以警贪吏,庶少救民病。 【注】弘农子:作者自称。诸:相当于“之”。逋:拖欠。省:看望。货:卖。稔:收成。靡:不。 (选自杨费较贪)(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熙熙而乐_ 今虽死乎此_ 因就而讯诸_ 悉为外用_ (2)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画一处)。 苛政猛于虎也 (3)翻译下列句子。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且以为助军之用,岂一一于军哉? (4)【甲】文“又安敢毒耶”一句中蕴含了蒋氏哪些复杂的情感? (5)请结合具体内容,简

7、要分析【甲】、【乙】两文对百姓苦痛生活原因的认识有何异同。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可以代替指纹的细菌云 接到报警电话后,警员们不慌不忙地赶到现场,嫌疑人已逃离?没关系,最新破案神器-“细菌云”探测仪闪亮登场!一分钟后,警方通过数据库对比找到嫌疑人的信息,同时定位追踪系统在第一时间锁定目标-抓捕-返回,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从出警到返程仅用半个小时。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想出来的未来警察办案方式,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只要掌握了“细菌云”这种技术,警察甚至普通人想成为福尔摩斯一样的神探,都可以说是指日可待。那么,什么是“细菌云”呢?俄勒冈大学的

8、微生物生态学家詹姆斯是最早研究“细菌云”的专家之一,他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对于一个空间来说,有人的时候和没人的时候,空间内的微生物迹象有着巨大的差别。他由此推论:空间内的细菌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人体。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论,詹姆斯选取了11名实验对象,让他们分别置身于完全无菌的实验室中,他让助手为实验室里输送用于研究的特制空气,每隔一定时间就采集一份空气样本,然后从空气样本中提取DNA 一段时间过后,研究人员发现,每一个有人的实验室里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而无人的实验室细菌增添则不明显。通过对无人房间和有人房间的微生物族群进行对比后,詹姆斯得出结论:对于细菌来说,人体就像一个巨大的肉体培养

9、皿。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被“细菌云”所包围。 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非常简单,所谓“细菌云”就是研究人员对人体微生物组一种形象描述罢了。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是被一片巨大的细菌场包围着的,在特殊仪器下看起来,这些数量庞大的细菌就像一层环绕着我们人体的云彩。也许你是个很注重个人卫生的人,但让人无奈的是,无论你每天洗多少次澡,都无法逃开和“细菌云”亲密接触。 不仅如此,詹姆斯还发现,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人的细菌云都是独一无二、可以识别的。通常来说,所有人的“细菌云”里所包含的微生物都大致相同,无非就是诸如链球菌、丙酸菌和棒状杆菌之类的常见细菌,但是“细菌云”里每种微生物的相对数量用统计学来

10、判别的话,其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更宽阔的室内环境或者是存有大量灰尘的地方,“细菌云”的差别会更加明显。 正因如此,詹姆斯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细菌云”像指纹一样的特征,让人们展开了无限的遐想。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法医运用于室内空气微生物检测。研究人员相信,在不久之后的未来,“细菌云”技术会在刑侦方面大有可为,到时候,办案流程和时间将会大大缩减,办案的效率也将会有极大的提升。警员有“神器”在手,人人都成了福尔摩斯,犯罪率无疑会大幅下降。这和人类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景是吻合的。 当前,“细菌云”技术还 仅 仅停留在丰富理论和初步实践阶段。但是,

11、我们还是要满怀信心地去期待,因为对于科学来说,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选自知识窗)(1)阅读文章,细菌云为什么可以代替指纹在刑侦方面大有可为? (2)第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3)第段和第段的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4)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仅仅”的表达效果。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万里长城-红柳梁衡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

12、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

13、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道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成了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

14、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 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老刘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 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面上都带着笑,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