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897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专版 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4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肇庆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1.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猿和人类的区别,下列的考古物件中,能证明“北京人”作为“人”的特征的考古物件是()大量石器、石片头盖骨化石牙齿化石烧骨化石成层、成堆的灰烬A. B. C. D. 2.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材料中“尚军功”的作用是()A. 完成统一目标B. 增强军事实力C. 鼓励商业活动D. 发展农业生产3. 考古专家在江西省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

2、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藉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A. 百家争鸣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焚书坑儒D. 尊孔复古4. 如图东征传绘中描绘的是一位高僧和他的弟子准备登船前往目的地传播唐朝文化的情景,这位高僧是()A. 鉴真B. 李耳C. 张陵D. 玄奘5. 梁启超有云:西方自哥伦布之后,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而我国自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之所以发出“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感慨,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A. 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B. 君主专制的加强C. 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

3、D. 中国的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6.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这主要是指该制度()A. 保证了官吏的廉明清正B.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 保障了专制集权统治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导致这种“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8.

4、“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材料中的“国耻”是指()A. 甲午中日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签订“二十一条”D. 巴黎和会中国外间的失败9.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 辛亥革命时期B. 北伐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0.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A. 打倒列强,除军阀B. 领导工人运动,城市包围农村C

5、.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 社会主义道路11.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教材中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精神,并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的主要依据是()A.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起点,日本开始侵略中国B.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局部抗战开始C. 以七七事变为起点,全民族抗战开始D. 以西安事变为起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观察下表-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它反映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

6、71.8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A. 三大改造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土地改革D. 人民公社化运动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立足新的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下列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一国两制”构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 14.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

7、 万隆会议C. 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15. “1979年,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向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举办出口加工区。十分赞同这一设想。”该设想直接推动了()A. 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16.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 中华文化的吸引力17.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

8、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天赋人权B. 民主共和C. 君主立宪D. 权力制衡18. 近代有这样的一则广告,“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户,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描述的便利生活最早出现于()A. 工业革命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第三次工业革命D. 经济全球化19. 全球通史中写道:“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

9、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文中“西方技艺”主要指()西方技术武士道精神欧美学制欧美生活方式A. B. C. D. 20.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材料中的“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A. 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B. 制定新经济政策C.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21. 毛泽东曾说:“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

10、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已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慕尼黑会议C. 铁幕演说D. 马歇尔计划22. 内森米勒在罗斯福正传中说:“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医治一个资本土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下列对“试验性疗法”最准确的理解是()A. 加强社会保障B. 加强对农业的调整C.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

1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3. 在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大国。”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军事实力B. 经济实力C. 政治地位D. 霸权主义24.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一时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这种现象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A. 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B. 使大量

12、的工人失业C. 使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D.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5. 历史学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纪认为: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第三次权力转变,或许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出当今世界()A.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间势均力敌B.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D. 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冲击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

13、5.0分)26.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梦】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很快侵占了中国东北。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作战。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结合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民主梦】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力量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

14、传统意义上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君主专制统治;当现代西方政治制度被介绍到中国后,“民主”演变成带有民选元首和人民统治的含义;经历了共和政治的兴衰,“民主”又被用于指人民民主专政。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民主梦”有何特点? 【富强梦】 材料四回顾自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百多年来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下半叶的50多年,即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前;第二个阶段是“戊戌变法”至新中国建立前的50年;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在上述三个阶段,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下,受不同观念影响,中国人对工业化的追求,道路越走越宽阔。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国自1840-1978年间,工业化之路的三个阶段特征。结合材料,你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不断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原因是什么?27.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异彩纷呈,相互竞妍,相互融合,推动世界潮流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篇】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产业间分工体系,而从旧有的产业中解放出来的生产要素则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美国积极推行以拓展海外市场为核心的贸易政策,进出口的快速扩张为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牵引力。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美国带来了巨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