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682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和丙是同一种元素B. 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C. 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D. 甲、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2. 如图是一个“水上行走球”的游乐项目,游戏者进入一个充有3m3左右的大塑料球,可以漂浮在水上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影响游戏者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A. 球内氧气含量B. 球内氮气含量C. 球内水汽含量D. 球内气温高低3. 如图实验中,小石块不能燃烧

2、,小木块能够燃烧。此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A. 有助燃剂B. 是可燃物C. 需要一定的温度D. 需要酒精灯点燃4.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为+4,则N的化合价是()A. 4B. +3C. +1D. 35. 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此变化过程中()A. 溶液的质量会减少B. 溶液的密度会增大C. 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D.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减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6. 如图所示,桃树树干上的裂口,雨后会有树胶沁出,凝固后称为桃浆。桃浆的主要组成为半乳糖、鼠李糖、-葡萄

3、糖醛酸等。(1)树胶的主要成分是植物_的产物。(2)半乳糖化学式为C6H12O6,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7.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2)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己略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可多选)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C循环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8. 某同学利用下图做“

4、氧气的制取”实验。(1)请你指出甲实验的一点不足_。(2)乙实验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3)实验中,他要制得1.6克氧气,至少要取用多少克10%的过氧化氢溶液?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9. 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步骤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二:电解水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溶液的导电性,而质量在电解前后保持不变。(1)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若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应进行的操作是_。(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5、_。(3)已知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实际上,电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比值会略小于2:1有下列一些观点,可能支持上述实验结果的是_(选项不止一个)。甲: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乙:气体在电解器壁上的附着程度不同。丙:有副反应发生,产生氧气。丁:电极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10.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1)装置A中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2)装置B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请你据此归纳出二氧化碳所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_。(3)小组同学进一步进行了装置C的实验,结果观察到与B装置截然不同的现象: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6、。请你对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作出解释。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据题意可知:甲和乙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甲和乙属于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丙原子和甲原子、乙原子质子数不同,故不是同种元素; 故A甲和丙是同一种元素;错误; B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错误; C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正确; D甲、乙和丙是同一种元素;错误; 故选:C。根据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掌握这一相等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答案】A【解析】解:A、氧气能供给呼

7、吸,所以影响游戏者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球内氧气含量,没有氧气人就无法呼吸。 故选:A。根据人的呼吸需要氧气进行解答。掌握氧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3.【答案】B【解析】解:小石块没有可燃性,加热时不能燃烧,小木块具有可燃性,加热时能够燃烧,此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物质需要具有可燃性。 故选:B。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灭火时,只要消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4.【答案】D【解析】

8、解: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5.【答案】A【解析】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B、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溶液的密度会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溶液仍为该温度

9、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根据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饱和溶液结晶后溶液组成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光合作用;9:10【解析】解:(1)树胶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故填:光合作用; (2)半乳糖化学式为C6H12O6,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5)=9:10;故填:9:10。(1)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分析; (2)根

10、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AD【解析】解:(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故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A、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甲,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故A正确; B、中消耗了二氧化碳,而、中都没有消耗二氧化碳,故B错误; C、水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甲的条件是光和催化剂,所以需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D正确。

11、 故选:AD。(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进行分析; (2)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所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在这些变化中化学能和动能、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也能相互转化。理清图示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其中的变化过程。上图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水分解得到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化合物甲等能源。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相关问题。二氧化碳虽然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为二氧化碳在工业、农业等多方面应用广泛。8.【答案】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能控制液体的加入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12、【解析】解:(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填: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2)乙实验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能控制液体的加入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能控制液体的加入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3)设需要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10%1.6g=x=34g答:要产生0.96克氧气至少需要34克H2O2溶液。(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2)根据分液漏斗的优点来分析;(3)依据氧气的质量利用该反应的方程式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由完全分解的氧气质量代入方程式直接计算即可。9.

13、【答案】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甲乙丁【解析】解:(1)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故填: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2)b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甲: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正确; 乙:气体在电解器壁上的附着程度不同,正确; 丙:有副反应发生,产生氧

14、气,错误; 丁:电极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正确。 故选:甲乙丁。(1)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2)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来分析; (3)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及图中所示的气体的体积,结合物质的性质来解答。本题考查水的通电分解实验,学生应学会利用图中给出的信息来解答,并注意学科方法及化学用语在解答中的应用。10.【答案】H2O+CO2=H2CO3;密度比空气大【解析】解:(1)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装置A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方程式是H2O+CO2=H2CO3故填:H2O+CO2=H2CO3。 (2)装置B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3)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集聚在倒扣的烧杯上方,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故填: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集聚在倒扣的烧杯上方,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B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分析。 (3)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集聚在倒扣的烧杯上方,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