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11474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设计思路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了解颐和2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

2、族自豪感。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板书:颐和园)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画出二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句话看出的,说一说?(1)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2)长廊的形状美, “长廊有 7

3、00 多米长,分成 273 间。 ”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3)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3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4指导朗读。(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

4、,找同学评议。三、学习第三段。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或句子感受到的?(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4()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滑”可以换成“划”吗?为什么?3指导朗读()指导朗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 、 “静” 、“绿” 、 “一点儿”等。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

5、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四、自学第四段。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1同学自由讨论。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拓展练习:说说石狮子有的在() ,像在()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 (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当小导游介绍你喜欢的一处景点。2、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5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3、.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游览景点的应怎样写了吗?(按顺序、抓特点、突出重点)六、布置作业。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 ,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