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3409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09(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节李白 一 一 家世和生平 李白 701 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 今甘肃省天水县 出生于中亚碎叶 五岁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 今四川省油江市 第一期 701 724 为居家读书时期 李白从小受很好的教育 但并非全是传统儒 家教育 所学博杂 济时报国思想强烈 干谒过 益州长史苏頲 但不参加科举考试 已有诗文创 作 但未形成个人风格 第二期 724 742 为漫游时期 开元十二年 他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生 活豪放 后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求仕生活 李白胸怀壮志 但他所走的是由隐而仕的终南 捷径 第二时期诗文创作特点 这一时期诗文创作更多 内容也较为丰富 但较为出色的是抒写羁旅

2、别情和歌咏山水之作 风格清新自然 但仍不成熟 第三期 742 744 为供奉翰林时期 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应召入京 曾受到玄宗 礼遇 但由于高傲放任 未受重用 得志与失志 的双重遭遇 造成他庸俗和高傲的双重性格 他 的诗歌创作进入高潮和成熟期 内容和风格均有 突破 第四期 744 755 为再度漫游时期 李白又以梁园东鲁为中心开始漫游 天宝三 至四载 与杜甫 高适共游梁宋 成为文坛佳话 后又与杜甫共游齐鲁 结下深厚友谊 天宝十 一载 北游蓟门幽州 后又到江南 第四时期诗歌创作特点 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把抒发个人的不幸和批判 社会的黑暗结合起来 把表现自己的高傲狂放和 批判统治阶级结合起来 感情深沉强

3、烈 风格瑰 丽浪漫 这是其创作的高峰期 第五期 755 762 为流落江南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避难于宣城 后又隐居 于庐山屏风叠 密切关注时局发展 李白以 附 逆 而得罪 被长流夜郎 次年遇赦获释 他念 念不忘国事 后病逝于安徽当涂 第五时期诗歌创作特点 这一时期 国难当头 李白 中夜四五叹 常为大国忧 写下了一系列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形成其诗歌创作的又一高潮 二 思想和政治态度 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李白所受的教育和他一生多变的遭遇 形成 了他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既讲儒 又讲法 既追求建功立业 又向往功成身退 儒家的忠君 爱国 积极入世 道教的放达避世 无为长生 游侠的豪纵尚义 都在李白

4、身上奇妙地统一起来 李白的儒家思想的表现 始终以 济世 济时 为己任 一贯努力实 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政治上失意时也不减其执著 年老多病时也不乏其豪情 李白的道家思想的表现 一方面接受道家 含光混世 的哲学 一方面 吸取老子 功遂身退 的思想 其核心是对生命及 自由的热爱 追求无拘无束 狂放不羁 李白的任侠思想 李白倾慕游侠的豪纵 复仇 重然诺 轻生 死 仗义疏财 而且身体力行 将儒家的匡时济 世和纵横家的博辩扬厉相结合 对自己的才干和 前途始终充满信心 希图速建奇功 推崇谢安 鲁仲连一类人物 思想与政治对诗歌的影响 李白思想极为复杂 其契合点是 功成身退 儒家 游侠思想使他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追 求建立奇功伟业 而道教思想又促成其狂放不羁 激流勇退 政治上 他理想落空 是一位悲剧 人物 文学创作上 他成就卓著 是一位伟大诗 人 三 诗歌理论 理论上 李白倾向复古 以复古为己任 以 复古为革新 反对六朝绮丽诗风 力主恢复诗歌 的雅正传统 其革新诗风的大方向 其倡导 清 真 的美学风格 极有见地和极富现实意义 其 诗歌理论和实践对端正唐诗发展方向 开唐诗一 代风气 作出巨大贡献 杜甫心目中的李白 从精神实质上理解李白 天宝四载在兖州写 赠李白 天宝六载在 长安写 春日忆李白 肃宗上元二年在蜀都写 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