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3236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气候特点分布分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亚马逊平原、印度尼西亚群岛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地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西亚、印度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印度群岛温带季风气候中国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俄罗斯和加拿大针叶林分布区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苔原气候俄罗斯加拿大北部近极地地区冰原气候南极洲气候类型主要原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区数值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年降水量2000mm以上热带草原气候赤

2、道低气压和副高交替控制分干湿两季南北纬1020的大陆西岸非、南美、大洋洲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到副高影响全年高温干燥南北纬2030的大陆西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年降水量2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南北纬1525的大陆东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中西部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mm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北美洲东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mm地中海气候受西风或副

3、高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六大洲都有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3001000mm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5006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部、澳洲南部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70010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的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内部、南美东部最冷月均温0以下、年降水量400mm以下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

4、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少,集中夏季北纬5070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最热月均温10左右、年降水量300600mm寒带苔原气候纬度高终年严寒、降水少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北冰洋沿岸最热月均温5以下冰原气候纬度高、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高原山地气候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水热垂直变化显著高大的山地、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0.6/100mm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

5、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

6、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

7、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

8、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其中10.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

9、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

10、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11、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一) 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它由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等

12、5种气候类型所组成。除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至南、北纬30外,其他气候类型均出现在南、北纬25之内。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mm。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

13、,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

14、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极端最高气温63的记录,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实测为0.7 mm),从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从未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

15、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5002 000 mm,甚至更多。 5热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25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这些地区均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加之信风登陆后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故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具有海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