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2112771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关于上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思考上虞市科技局陈荣荣当前,上虞市产业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十分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依然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面对这种状况,只有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一、上虞市科技创新的历史沿革上虞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追溯三十多年的科技创新之路,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自主研发,创新历程大致走过了五个阶段:单一技术合作阶段。上世纪八十

2、年代“联丰”的蒋梦兰、“上风”的徐灿根等上虞企业家以三顾茅庐的精神,远赴上海等地求贤,从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出发,演绎了“星期天工程师”故事,为上虞播种科技理念种子。单向成果转让阶段。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成熟的技术,而企业拥有中试及产业化基地,由企业出资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先进技术和先进设计,如上虞多元新型墙体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向西安理工大学引进轻质加气混凝土产品砌块工艺技术,并实行产业化生产。双向互动合作阶段。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展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院校带技术、资金入股,企业委托攻关,依托院校培养人才等形式,使人才与成果、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有机结合,企

3、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有钱大家赚、亏损大家赔”的利益捆绑关系。共建创新平台阶段。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以区域为特色的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依托院校强有力支撑,不少企业拥有了一批全省一流乃至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全市已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8家、绍兴市级45家、上虞市级科技开发中心97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8家;省级区域科创服务中心 1家,绍兴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2家。市校全面合作阶段。上虞市政府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哈尔滨工大、大连工大、电子科大、天津大学、天津工大学等签署了市校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清华大学专门在上虞市科技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并着手对杭

4、州湾精细化工园区进行产业的重新布局设计,以形成园区内的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系统。二、上虞市科技创新的现状成效近年来,上虞市始终围绕“科技强市”这一思路,切实把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旋律,全市科技事业有了新的突破,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科技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上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分别成立了由书记、市长挂帅的技术创新工作、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知识产权等领导小组,制订了上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市财政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达到7963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4.7(见表一)。

5、同时,市政府还在机电、化工、轻纺、社会发展等行业中聘请了10名国内知名专家为科技顾问。优化的科技发展环境,赢来了全市科技大格局的形成,使得全社会追求科技进步、勇于创新创业的劲头空前高涨。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达到 12.74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88%(见表二)。表一 上虞市财政近三年科技投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年份科技投入额增幅占GDP比重占财政支出比重2005427733.410.183.832006607942.100.234.602007796331.000.264.70表二 规模以上企业近三年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年份技术开发经费投入额增幅占GDP比重占销售收入比

6、重20057.6430.83.31.7020069.2521.13.51.73200712.7437.74.11.882、科技创新资源更加丰富。技术创新资源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两大方面,集中反映区域内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人力资源方面,至2007年,全市企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39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816人;人才资源数为132558人,每万人拥有人才资源数1715.3人,人才资源总量和每万人拥有人才资源数均位居绍兴地区前列。在经济资源方面,2007年,上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44.8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占工业增加值比例均

7、列绍兴市首位(见表三)。这表明上虞市企业具备潜在的技术创新转化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后劲和质量。表三 2007年技术创新资源指标对比表项 目上虞市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人才资源数 (人)1325581834811919584774532004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人)1715.32582.421810.92650.74734.88科技活动人员数39398179490828164890每万名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50.97115.5746.4238.37112.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44.8424.3923.2710.7813.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36.217.

8、919.719.3823.07生产总值(GDP)(亿元)309.53541.49440.21191.85152.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40052763634158426148349993、科技创新优势更加突出。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科技型企业的优势。目前,上虞市累计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绍兴市高新技术企业72家、省农业科技企业9家、绍兴市科技型企业249家,基本上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梯度渐进、储备发展的良好格局。与绍兴县、诸暨市相比,虽然上虞市高新技术企业绝对数不占优势,但占企业总数的比重明显较高,2007年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

9、全市企业总数的1.64%,比绍兴县(1.39%)、诸暨市(0.42%)分别高出0.25和1.22个百分点(见表四)。二是来自创新平台的优势。近年来,上虞市致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已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8家、绍兴市级45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7家,省级区域科创服务中心1家、绍兴市级10家,特别是上虞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成为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上虞市精细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来自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如上虞市东轻特种铝材厂,聘请多位国内铝合金研发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顾问,并与中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研究院

10、,以及国内最高等级的铝合金加工企业东北轻合金责任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横向合作,在国内首家成功研发超强度超硬度高弹性7001薄壁铝合金管。再如浙江东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一方面利用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建立的长期关系,主动求取“真经”;另一方面采取合作攻关、成果购买等多种形式,引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工艺技术,走出了一条合作创新的新路子。目前,全市415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248个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65%以上的百强企业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其中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8家,省级重点研发中心8家,几乎每一家规模企业的背后,都有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在提供技术支撑。表四 2007年绍兴市

11、高新技术企业分布情况表县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含已获省级以上高新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省级农业科技企业企业总数(2006年)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比重绍兴县286941344126021.39诸暨市501056525522410.42上虞市224828699107271.64嵊州市102815279159640.55新昌县14301436565221.524、科技创新成效更加明显。一是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如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完成了10项新产品研发,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省科技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申请专利97项、授权69项,

12、申报并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5项,国家创新基金2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7项。近五年来,全市共有16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2项,国内领先水平113项,国内先进水平16项;获得省科技奖20项、绍兴市科技奖50项。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618件,专利授权501件,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利示范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绍兴市专利示范企业(见表五)。二是增强了行业话语权。如浙江皇马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各类发明专利57项,独立起草制订国家标准3项,参与修订国家标准2项,2007年公司成功组建全国(特种)界面活性剂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标志着

13、公司已具有行业标准制定的掌控权。再如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专利130余项,至今参与了17项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制定,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亚洲节能灯市场的龙头地位。据调查,目前全市共有10余家企业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在表面活性剂标准、游泳池给排水 、节能灯生产等多个领域掌握了行业话语权。三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47.2亿元,增长18.6%,占工业总产值的28%;工业新产品产值111.5亿元,增长21.7%。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高强度、环保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染料、中间体及助剂等产品占领了国内80%的市场,公司去年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

14、,利润突破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突破2亿元。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紧迫性近年来,上虞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企业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不可否认,与国际前沿技术相比,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还很低;与周边地区科技事业的快速进步相比,步伐有点滞后,优势正在进一步缩水。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1、加强科技创新是发展所要。当前,上虞市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杭甬运河、口门大闸即将建成,世纪丘围涂正加快推进,杭甬城际客运专线、新上虞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即将规划建设,特别是杭州湾嘉绍跨江大桥的实质性启动,必将使上虞市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放大,

15、作为市主导产业的机电、化工、轻纺必将成为产业承载的主战场。目前,上虞市经济总体上正在朝着趋强、趋稳、趋好的方向发展,但仍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过渡阶段,经济的扩张仍以资源依赖为主,随着国家对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要求的提高,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日益从紧的货币政策使企业业资金紧张矛盾进一步加剧,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先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激烈竞争,上虞市传统产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上虞市委市政府从上虞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可以说,加快科技创新是上虞经济发展跨入新阶段的必然抉择,也是上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2、加强科技创新是现实所需。目前上虞市企业虽拥有一批地方品牌,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自主品牌还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全市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只有180家,不到工业企业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