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12504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 试卷满分: 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气,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因此孔子主张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克已复礼2.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

2、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表明官僚政治的形成 3.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4.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基本解除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以垄断经营排斥商品经济的发

3、展C.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D.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军费问题5.“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6.有学者说:“儒家思想自先秦到汉代是一个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程,完成了一次从山中客到朝上臣的转变。”导致这次转变的最关键因素是A.汉初实行了“独尊儒术” B.“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董仲舒新

4、儒学的创立 D.太学教育体系的建立7.九章算术均输章记载一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材料反映了A.当时实行抑商政策 B.宋代对“市”管理的严格C.唐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D.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8.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祥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

5、权威9.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0.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11.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谶纬神

6、学思想 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12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13.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7、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4.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丁忧在古代是官员必须遵守的制度之一,对于违反者朝廷要对其进行处罚,甚至被革职。清代沿袭了前朝固有的传统,对这一制度也格外重视。这反映出A.清廷加强对官吏的考核 B.清代以孝廉作为选官标准C.政治统治与伦理相结合 D.西周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15.1881年,南海县蚕茧歉收,一些绸缎织造业因缺土丝而停工,织机工人归罪于各新兴之缫丝厂夺去了他们的生计,遂在10月5日(夏历八月十三日)织机工人之先师神诞之时,想乘机煽动“捣毁缫丝机器以夺回生路”。该事件从侧面反映出A.近代生产方式对传统产业的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生存C.

8、近代缫丝厂多使用洋纱取代土丝 D.传统习俗成为近代化的最大障碍16.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利发电计划等,另外还制定了国防军事建设计划,国防军备十年计划等纯军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A.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 B.引进了苏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C.有助于增强国力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D.促成了中国重工业体系的完善17.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18

9、.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20.

10、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肯定了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B.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C.指出了宗教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D.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专制21.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宗教改

11、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22世界文明史书中写道,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这反映了牛顿力学A.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B.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C.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D.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23.近代早期英国书报审查制度产生于都铎王朝君权极为强大的时期,经历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完善、英国大革命时期的转折,最终在1695年,英国革命派永久性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从法律上保障了言论出版自由。这一举措产生的政治影响是A提供了议会政治完善的条件 B实现了英国社会的自由平等 C推动了英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D最早确立了言论自由的观念24.卢梭说:“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他认为“结合的形式”是A.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 B.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C.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 D.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