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2190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 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

2、展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3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

3、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6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7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C海上对外贸易

4、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8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B江南农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D唐代北方人口数量低于南方9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如果欠租,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地主不退押金;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尖锐 B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C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5、D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10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 B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C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 D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11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12下表反应出褔州茶叶出口猛增。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

6、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A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 B内外战争的冲击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英国市场的需求13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14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15史家陈旭麓说:“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

7、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下列不属于材料中的“它”布新之举的是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派遣留学生 D发昌机器厂16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这一“专利”A极大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B推动了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领域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17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

8、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C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18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C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D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19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

9、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 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C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 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20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211904年,由几位华商发起,成立北京首家服务于一般市民的发电企业“筹办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北京内

10、外城一些主要街道和部分商户开始安装电灯,供电服务逐渐从宫廷、使馆、军政机关、商户转向民用。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初步实现工业化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2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B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23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

11、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24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A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251929年出版的申报报道了

12、山东滕县红枪会变乱的新闻,其中提到红枪会要求给妇女“放任缠足”的权利。1933年据山西省统计,全省15岁以下的女孩缠足的还有32万2千余人。这反映出当时A民变顺应社会潮流 B传统观念的稳固性 C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D妇女社会地位提高26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解体 B中西贸易发展 C经济结构变迁 D社会动荡加剧27据统计,1927-1936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对有确实担保之外债

13、(如以关税、盐税、铁路等为担保的),即清偿本息达24900余万银元;对于没有确实担保的外债,截止至1934年6月,已承认并归人整理的达109600万银元。国民政府清偿整理外债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政府债务信用 B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C树立对外自主形象 D争取列强承认支持28“近数十年来,新兴的工业,亦非少数,惜乎兴起之初,未有通盘计划,而任企业之家,人自为战,大多数偏于沿江沿海。民国二十六年战事起后,被破坏的,竞达70%。”材料表达的观点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 B国家工业布局应考虑均衡性C沿江沿海不适宜发展工业 D工业被战争破坏的非常严重29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其目的是适应战争特殊环境C顺应了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30金冲及在转折年代中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材料表明 A中国获得了与美国平等的贸易地位 B美国以其经济优势获得隐性的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