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2090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2经历探索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运动会报名的情境,借助问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和“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引出对“9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9”的口算方法的探索,借助小棒和方

2、块摆一摆、数一数,探究“9加几”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几加9”的口算推理,突出了算法多样化。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领饮料的情境,借助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和“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引出对“8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加8”的口算方法的探索,借助学具小棒摆一摆,突出“凑十法”。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问题“一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和“二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引出对“7、6加几”和“几加7、6”的学习,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口算。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基

3、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知识学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会对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影响。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学习多位数加法和乘法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弄清算理,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是:1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

4、,富有童趣。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信息,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2注重让学生运用学具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当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后,教材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算法,并在“你说我讲”中形象地展示了多种算法及算理。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原则下,引导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

5、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框架体系。(二)单元学与教建议1灵活运用富有童趣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教材中的3幅情境图展现了“小小运动会”的种种情境。教学时,教师不要让学生静止地“观察”,机械地“问答”,要灵活运用情境图。有的情境图如运动会报名、投沙包比赛,可组织学生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领饮料的情境图,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启发学生学习。学生们有了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就会有积极性。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

6、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后,教师要让学生先自己想,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来摆一摆,发现“点数法”、“凑十法”等多样化的算法,再互相交流,在交流和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材在“你说我讲”栏目中虽然设计了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这些“问题”和“方法”限制学生提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创设开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开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索。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由于个性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经验基础不同,对同一道题目可

7、能会提出许多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自我反思,让学生充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教师不要在教学之初就急于统一限定一种口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有个性地学习。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熟练掌握的计算技能。按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810题。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如多用“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形式,这样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差别,逐步提高要求,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首先弄清原因,然后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练习开始时只要求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迅速。练习方法,开始可看卡片口算,逐步过渡到听题口算,最后可进行开火车或口算抢答。5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还应考查学生是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的表现情况。6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