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711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复习第9单元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案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理想”到“现实”的实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

2、济体制。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4.特点(1)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过渡到社会主义。(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实质在

3、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探索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第三编)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从“非常态”与“合理性”的角度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一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非常时期实行的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具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合理性。“非常态”是指战争状态。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苏俄爆发内战。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合理性”是指该政策符合当时形势的需要,有利于集中全国

5、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敌人,保卫新生政权。 史料二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计划、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列宁“改良主义”的内容。由史料二中“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等关键信息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发展资本主义,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

6、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同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内容作用巩固了政权作用异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间接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

7、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家国情怀认识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

8、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在农村“延伸和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体现。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从对外开放、对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归纳中国改革开放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体现。答案:表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

9、产业。体现: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内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似点背景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内容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苏俄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中国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国外大力招商作用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农村

10、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永州一模)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道:“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A由“准备消灭货币”“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代替贸易”可知,当时苏俄准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当时苏俄所面临的形势的需要,故选A项;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

11、条化理解,不是理论创新,排除B项;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困境,排除C项;材料中“认识”是后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依据,新经济政策与此“认识”不符,排除D项。2(2019济南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C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和食物配给的制度,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选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是1

12、921年开始的,排除A项;国内战争1920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农业总产量”下降和“日常生活用品”缺乏都是国内经济状况,其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D项。3(2019云南二模)1921年7月,列宁指出:“解决食品危机的最主要的条件在于成功地收取粮食税”,为此,他要求各省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和加强粮食收购机构,建立税收检察机构,并为粮食机关提供“必需的党的权威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全部权力”。材料反映了()A农业集体化侵害苏俄农民利益B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存在随意性C余粮收集制加剧了苏俄的危机D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迫切性D根据材料“1921年7月”“解决食品危机的最主要的条件在于成功地收取粮食税”

13、可知,苏俄要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为粮食机关提供必需的党的权威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全部权力”说明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迫切性,故选D项;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A项;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执行是比较严谨的,排除B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4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B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

14、主义的特征,是“有限的退却”,故选C项;实行余粮收集制、对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均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A、B两项;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的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排除D项。 从“剥夺年代”到“减速脱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改革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苏联成立,但其外部仍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仍是一个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2)1924年,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3)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包围之中。2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3表

15、现(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成就: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目的:解决粮食危机,配合工业化建设。成就: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创造了便利条件;随着集体化运动的高涨,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通过实行全盘的农业集体化,苏联政府终于能够像在工业领域一样,以指令性的计划控制农业生产,保证能够从农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