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528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冲刺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突破江苏高考特色题型主题一史料实证(史料的鉴别、价值与应用)考情分析“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典题例证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事件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

2、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因为年代久远,考古发现的文物不一定保存完好,不一定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故A 项错误;不是所有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都能靠考古得到确证,故B项错误;材料中阿房宫的考古发掘证明阿房宫赋记载的错误,成为还原历史事件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考古发现对印证史料的重要性,与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无关,故D项错误。2.“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电影一九四二的宣传语,电影临近结尾处,有一句台词:“日本人真是太恶毒了,他们居然给灾民发粮食。”表现的是侵华日军的指挥官之一冈村宁次乘飞机视察灾区,提出要用军粮赈灾,其目的是收买人心,为其所用。有网友指出冈村宁次回忆录当中,并未查到

3、相关的记录。同时,侵华日军相关政策的执行者日伪政府,也没有相关的记录。一时议论纷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影像资料多数经艺术加工,不足为信B.影像资料不同于影像史料,真伪并存C.回忆录是当事人亲身经历,客观真实D.政府记录也属于文献史料,准确全面答案B解析影像资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经过甄别可以采信,故A项错误;影像资料真伪并存,材料中日本人给灾民发粮食就可能是伪的,故B项正确;回忆录带有当事人的主观色彩,不一定客观真实,故C项错误;政府记录不一定准确全面,故D项错误。3.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当英美剧团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演彭赞斯海盗而获得巨大成功时,它是在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事

4、;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有影响,是因为胡适把它引进了文化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A.历史记录具有选择性B.历史记录并非完全真实可信C.人们无法完整地记录历史D.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两个事件,说明历史学家的历史记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目的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人们对历史能否完整记录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想表达的是历史记录的特点,不是事物本身有无意义,故D项错误。拓展延伸1.史料的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史料的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

5、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2.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资源,如史书、学术著作、档案文书、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账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报纸杂志、文学作品。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这类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6、。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的可信度高。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的研究,借以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口述史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的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2)按时间与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又叫直接史料,它最高的一种境界,是当事人直接的观察与直接的回忆。第二手史料: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又叫间接史料。一般来说,

7、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衡量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与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3.史料运用 (1)史料的搜集:主要包括利用工具书、追踪搜集(与问题关联的史料)、平时阅读搜集、调查采访、利用互联网等。 (2)史料的整理: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按资料性质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按专题性质整理等形式。 (3)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

8、,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加以鉴别。(4)史料的解读:史料的“解读”不是“阅读”,需要解读者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读”出一般阅读者不易发现的信息,是一种史学研究者的基本功。要判断史料的价值。出土文物客观、真实,但不详细;文献材料详细、具体,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首先判断史料的价值。将材料与所研究的主题进行链接,寻找材料中与主题关联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对于文献材料,首先要考虑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问题,他运用了哪些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判断材料是否可靠。将此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链接,看是否能够相互印证。(5)运用史料

9、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坚持公正、客观的史学观点;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尝试运用1.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故D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

10、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2.某历史学家认为“历史事件是一次性的,或自以为是独一无二的;杂事则反复发生,经多次反复而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它侵入社会的每个层次,在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刻下印记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该历史学家强调()A.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B.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考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C.可站在欧洲史学家的立场从总体考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D.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

11、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可知日常生活的琐碎性使其不能成为独立、完整的史学体系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根本就没有提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及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我们发掘琐闻轶事和游记,便能显露社会的面目。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得出史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挖掘琐闻轶事显露社会的真实面目,故D项正确。3.1897年,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下列对材料所述艺术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美国B.材料

12、所反映的现象还处于“默片”时代C.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材料所反映的艺术现象与电视同年代产生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是电影艺术。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成自己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C错误;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故D错误。1897年的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故B正确。主题二小论文规范答题考情分析近五年江苏高考考情一览表2019第22题第(2)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

13、右)2018第21题第(2)问: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017第22题第(2)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016第22题第(2)问: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015第23题第(3)问: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4、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题型剖析:目前江苏省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属于材料题的一种,但不同于其他文字材料题,它是一种开放性试题。历史小论文的考查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设置命题。因此,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升华认识,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2.设问方式:主要有“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论证或论述材料中的某一观点(主题)”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根据论点

15、一般分为三种(含答题结构):第一种:论述类(史实+评论)。第二种:论证类(观点判断+论点+史实+理论分析)(论点+史实+结论)。第三种:材料评述类(判断+史实+理论分析)。3.评分规则:SOLO分类评价法(1)字数要求,280字左右。(2)分层次划等第给分。一般评定标准为:等级论点方面(2分)论据方面(5分)论证方面(2分)一等开篇明确提出观点(2分)按点给分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2分)二等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按点给分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能结合(1分)三等观点片面(1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分)四等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按点给分要点式列举(0分)典题例证1.(论述类)(2019江苏常州1月)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的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政府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