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441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闯关检测岳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安阳模拟)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并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那样“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答案A由材料中哥伦布认为美洲并不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并对此表示遗憾,可知哥伦布及西班牙王室航海的目的就是寻找黄金,获取财富,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具有明显的经济动因,故A项正确;当时哥伦布误认为其到达的美洲大陆为印度,因而哥伦布并没有找到正确的通往东方的航路,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

2、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就是寻找黄金,目标明确,故D项错误。2.(2018山东济南3月质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 000个扣针。据此可知()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B.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C.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小扣针厂的生产分工很细,但效率很高,这说明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机器生产普遍

3、,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由主义产生,排除D项。3.(2018课标)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从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趋于全面,故选B项。工业革命首先发

4、生在英国是由于英国最早具备了一系列条件,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之处,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不能以观点提出时间的先后来判断观点可信与否,D项错误。4.(2019安徽宣城模拟)下表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年份棉织品煤生铁汽船毛织品人口17501.01.01.0-1.01.01800242.16.71.01.41.5185026710.683.356.02.23.1190078853.2337.224027.25.6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A.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

5、明显B.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D.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答案B表格强调的是纺织、钢铁、煤炭等新兴的工业导致人均产出的增加,故选B项。材料强调新兴工业的作用而非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作用,A项错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本题考查的是前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5.(2019河南许昌质检)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蓝袜”是一种文化沙龙,上层妇女伊丽莎白蒙塔古被称为“蓝袜女王”。世人评论说:“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这说明()A.工

6、业革命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B.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的平等C.男女平等思想在英国迅速普及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发生了改变答案A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上层女性举办文化沙龙”“蓝袜这个词能使用下去,本身就宣告新女性的诞生”与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女性追求社会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相符,故A项正确。6.(2018吉林长春质测)“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D.传统农业和家庭

7、手工业已经解体答案B材料并未涉及中国茶叶种植技术的突破,故A项错误;“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C项所述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D项所述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7.(2017课标)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

8、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选D项。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并未影响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并未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项与史实不符。8.(2019广西百色质检)电力(千瓦)煤炭(公吨)水泥(公吨)生铁(吨)钢(吨)1927年772百万1.42百万498千436 81530 0001936年1 724百万26.2百万1 243千9

9、58 683556 347上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A.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B.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 D.加剧了中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答案A从表格信息可知,从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电力、煤炭、水泥、生铁和钢的产量都有了较大增长,这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A项。9.(2016课标)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1932年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图案中的“振我中华

10、”“挽回利权”“抗敌”等信息表明此时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故应选D项。1932年正处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排除A项;材料信息也不足以体现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10.(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考试)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年份厂数(家)日生产面粉包数(包)1913年5746 0301915年6971 7501917年86109 0401919年104137 8101921年131215 370A.促进了

11、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B.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D.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答案A19131921年,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外资主导中国市场的局面,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11.(2018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考试)20世纪20

12、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割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这直接造成了()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C.工农运动高涨D.民主思想活跃答案A材料中地方军阀“苛捐杂税滥征”,增加了工商企业的成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故A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割据对抗,B项明显错误。C、D两项明显可排除。12.(2018湖南名校联考)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

13、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C.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大多认同小家庭制D.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答案C由材料中“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可知,这一时期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并未被完全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京临时政府对中国之家庭问题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的占多数,反映出在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大多认同小家庭制,故C项正确;小家

14、庭制逐渐取代传统大家庭制,不属于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河北保定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以来,列强在中国强筑铁路,攫取大量利权。1880年到1912年,中国也自建了30条左右的铁路。晚清中国自建铁路分布示意图(局部)据龚云铁路史话材料二民国以来,日事政争,中国自建铁路竟未完成一长路。以后,理想家以为数年之间,可以完成二十万里铁路,与欧美并驾齐驱者,至是乃为一场幻梦也。交通事业,较之他国,尤为落伍也。张星烺欧化东渐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自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特征,并

15、分析其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制约晚清和民国铁路发展的共同因素,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铁路发展迎来的新机遇。(9分)答案(1)特征:分布不平衡(或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或形成局部铁路网)。(6分)原因:东部地区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自然经济解体较早;针对列强抢夺路权,中国自建铁路维护利权;受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东部地区重要城市较多,近代工矿企业较为发达;连接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局部铁路网,可满足中东部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10分)(2)共同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或资金少,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内政局动荡。(5分)新机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