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505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及两次世界大战(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济宁二模)20世纪30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解析:选B。材料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选B项;材料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

2、期间,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供新政的任何信息,排除D项。2(2019盐城期中)下列是胡佛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部分做法。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C实现了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赢得美国民众广泛认可解析:选B。胡佛的做法是国家干预,但他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对罗斯福新政有借鉴作用,故B项正确;实现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是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胡佛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是有限的,没有缓解经济危机,因此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3(2019北

3、京昌平区二模)读下表,下列选项与此时期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原因相关的是,美国()19321936年美国财政收支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全部的金额收入支出盈余或赤字19321 9244 6592 73519331 9974 5982 60119342 9556 5413 58619353 6096 4122 80319363 9238 2284 305A.兴办大量公共工程B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投资信息技术产业D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选A。通过题干所提供的时间段可知,表格所反映的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罗斯福实施新政之后的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表格中“盈余或赤字”列内容可知,政府的财政赤字整体呈增

4、加趋势,说明在罗斯福执政期间,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而扩大财政支出,采取了兴办大量公共工程等诸多措施,故选A项。4(2019北京海淀区联考)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B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选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同样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而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的苏联领导人是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排除D项。5(2019滨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他的观点()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解析:选D。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说明当时还有不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声音,故选D项;有助于苏联在短期

6、内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是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也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描述,排除。6 20世纪30年代,“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计划的秘密”。莫斯科“计划”()A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B是战胜一切法西斯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C是新兴独立国家借鉴的模式D推动西方国家向宏观调控的现代经济过渡解析:选D。根据材料“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计划的秘密”可知,西方在遭遇经济危机后,向苏联“计划”学习借鉴,推动西方进入国家干预经济新时代,故选D项;“斯大林模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方式,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刚刚兴起,排

7、除B项;材料“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主要指代西方社会,排除C项。7(2019德阳二模)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建立重工业,到1940年其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其原因在于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得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故选D项;苏

8、联引进欧美新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东部由落后到发展的原因,而B项只是在陈述事实,排除B项;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是一般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8(2019潍坊二模)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 这一讨论()A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D。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的实质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

9、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选D项;1921年到1928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的实质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这是使苏联经济利用市场因素,而不是步入市场轨道,排除B项;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的实质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这是使苏联经济利用市场因素,这并不能动摇公有制的地位,排除C项。9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

10、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时期,苏联的改革()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激活了集体农庄C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D调整了所有制结构解析:选C。根据材料“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可知,工农业产值的增长,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故选C项;勃列日涅夫改革依旧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修正,排除A项;“激活了集体农庄”不能涵盖“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依旧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下单一的公有制,排除D项。10(2019南通一模)20世纪7

11、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A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D戈尔巴乔改革已经失败解析:选C。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项;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在斯大林执政后期,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排除B项;戈尔巴乔改革是在1985年之后,排除D项。11(2019吉林三模)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根据呈现的国有经济的比重

12、可知()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A发达国家开始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 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解析:选D。“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体现出绝大多数部门是国有部门,可见国家对经济干预强烈,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国有经济比重”体现不出发展快慢的信息,排除B项;从“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

13、中可以看出多数国家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没有体现混合经济的作用,排除C项。12(2019潍坊二模)读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单位:英镑)。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无无其他补贴50.130.1无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据此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 )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解析:选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中高收入家庭的月收入差距很大,但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说明政府在治理贫富差距问题上

14、成效显著,故选A项;表格数据说明低收入家庭收入低,但低收入家庭不完全是工人,排除B项;表格反映的是低中高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表格中没有体现国家财政赤字,排除C项;表格反映的是低中高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表格中没有体现福利规模的降低,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9达州一诊)20世纪30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19271931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7.1%,羊毛从1928年的每磅37便士下降至1931年的每磅14.7便士。1931年英国

15、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材料二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倩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完成下列要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