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1426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8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小说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2018前黄中学等三校联考)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A.盘桓根深蒂固无所适从B.盘踞盘根错节不知所措C.盘桓盘根错节不知所措D.盘踞根深蒂固无所适从答案D盘桓:徘徊,逗留。盘踞:非法占据,霸占。从后文的“

2、安家落户”来看应选“盘踞”。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从后文“扎根”“不容易扭转”来看,强调根基深,不可动摇,应选“根深蒂固”。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根据“四处乱走”可知,应选“无所适从”。2.(2018姜堰中学考前适应卷)下列对联与所咏传统节日不匹配的一项是(3分)()A.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清明节)B.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元宵节)C.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中秋节)D.黄菊倚风村酒熟,柴门临水稻花香(重阳节)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

3、对联。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理解诗句内容。A.应为端午节。彩色的丝线轻轻缠绕在红润的玉臂上,保佑平安的符篆在美丽的发髻上斜挂着。刻画女孩们按照民间风俗迎节日的情景。3.(2019宿迁期末)某中学建校100周年,著名教授张小兵作为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下列各句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A.能作为校友代表在这里发言,我真的很激动,刚才王校长对我的表扬都是溢美之词,我受之有愧,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再创辉煌,为敝校增光添彩。B.刚才我经过学校教学楼,看到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幕上杰出校友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真是愧不敢当,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期望,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4、。C.今天来了这么多杰出的校友,我一走进会场就觉得蓬荜生辉,能在这样特殊的场合讲话,我真的感到荣幸之至,在这里,首先让我祝愿我们的学校生日快乐!D.时间过得真快,如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二十年。如今莅临母校,故地重游,我由衷地为同学们取得的成绩、为学校取得的成就而骄傲。答案BA.“敝校”,此处谦称自己的母校,显得不够尊敬,应该为“母校”。C.“蓬荜生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谦敬误用。D.“莅临”,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谦敬误用。4.(2019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梁丰中学联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

5、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A.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B.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C.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D.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答案A材料首先介绍了城墙的历史价值,接着引出了作者的观点“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我们要对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

6、重视。B.原文没有提到“商业价值”。C.原文没有提到“保护和研究”城墙。D.说的是城墙的历史价值,不是原文想要强调的主旨。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2018江苏冲刺预测卷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难)(2)乘骐骥以驰骋兮,!(屈原离骚)(3)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5),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6)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8)兼听则明,。(司马光资治通鉴)答案(1)枯松倒挂倚绝壁(2)来吾道夫先路(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

7、)雕阑玉砌应犹在(5)会当凌绝顶(6)一尊还酹江月(7)古道西风瘦马(8)偏信则暗三、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15分)(2019南通、泰州、扬州等七市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15分)六机匠臧克家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个巍巍的旗杆前。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他

8、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个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嗒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把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

9、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睛压闭了。我们怀着幽幽的心情向外走,醒来泪珠挂在眼角上。冬天,太阳照着他牵机。线匹掣得老长,像一道银河。他顶着一件开花的破袄,穿着一条气泡似的单裤,迎着风,人似乎要浮起来。他一往一来,像一张梭,冷风把挂在鼻尖上的水给吹下来,当时我很纳闷地问:“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几

10、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分了家,别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从此伴着老娘,六机匠变成了纯粹的老农。对什么事情他都不是笨手。他会剃头,太阳底下,人家头上的乱发随着他手下的钝刀倒下,刷刷地,一刻一个青头皮便显出来。他会拉糖子,红的,白的,正月里小孩子都喜欢他。他也卖过酒,他的酒管保你一壶到底不会有一点底渣,所以一罐子酒刚从城里背来,放不到炕上便空出来了。别人故意逗他:“走到河里掺了几捧水?”他便半红着脸赌咒:“掺一滴水就给俺祖宗喝!”一个秋天,老娘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坠落到土地下了,六机匠哭得最厉害。这次邻里都替他叹气:“唉,一个老娘也完了,一个人

11、的日子怎么过呢?”一个人的日子倒是简便,家便驮在身上。环境教会了他做饭、缝衣服和一切家里的营生。他有个倔强脾气,什么事都不托仗人,有时不高兴做饭,一点冷饭也可以打发饱肚子。“小心点,冷东西呀!”有人拿他开玩笑。“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后来,六机匠去了关东,一去就是五六年。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六机匠什么时候又回到家来了,这回住在三机匠家里,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头顶的那条辫子不见了。他见了我自然格外地高兴,说回来看看,本来打算立刻返身,谁想发生了战争,这条生路又被堵死了。他口里不带脸上带地表示着寄居在人家里的不安。三机匠脾气很好,侄儿们待他也都不错,添了他,在工

12、作上添了个有力的帮手,而不过在饭桌上多添了双筷子。不安什么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有删改)6.小说第段在全文情节上有什么作用?(4分)7.小说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8.小说叙述了六机匠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6.答案失去织布机,引出后文六机匠务农、做生意、闯关东等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了家”既与上文“弟兄们一起过日子”照应,

13、又与下文六机匠寄居在三机匠家呼应;“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为下文母亲去世后六机匠的悲痛和孤苦等情节做铺垫。解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给出的限制是“在情节上”的作用,一般要求从情节的推进以及和前后文的照应等角度分析,此题可从“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和后文务农、做生意、闯关东等情节,“同时也分了家”和上文“弟兄们一起过日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和下文母亲去世后六机匠的悲痛和孤苦等情节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作用。7.答案看到六机匠往“我”家扛粮食,表现他身份低微(或有力气、勤劳);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他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问六机匠为何不用亲手织的布做棉衣,表现他贫穷、生活艰辛;重遇六机匠时的交

14、谈,表现他自尊心强、处境艰难(或独立刚强、坚实能干)。解析答题时,首先找到文中的情节,然后分析这些情节所反映的人物的形象特征。文中“我”和六机匠的接触主要集中在“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把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等情节,根据这些情节可以分析其“身份低微”“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贫穷、生活艰辛”“自尊心强、处境艰难”等形象特征。8.答案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答对三点给满分)解析答题时,要结合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文章的主旨来分析。文中主要人物是六机匠,在他身上有善良的人性、乐观的态度,作者对这些是赞美、欣赏的;六机匠的命运是悲惨的,作者对其有同情,更有对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的不满与愤慨;文中写小时候“我”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