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1374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钓鱼的启示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因为距离鲈鱼捕捞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事情是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

2、刻,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能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及课文的重点句。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4.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

3、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重点】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1.教学本文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难道他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问题三:“我”从钓鱼中

4、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加深对“启示”的理解。2.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人物心情,体会人物品格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认真品读,反复体味。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时,应在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4.文中有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可结合课后第三题,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以帮助积累,促进运用。【教师准备】教学PPT。2课时第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3.品

5、读心理描写,感受“我”的心情变化。【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难点】品读心理描写,感受“我”的心情变化。方法一师:你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选入课文时题目做了改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课文的作者及原文导入课文,能让学生从原文题目入手理解课文主题,同时也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了解原文。方法二从学生生活中钓鱼的感受入手导入: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

6、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吗?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的心情会怎样?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咱们一起去看看这是为什么?来源:学科网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入手导入,能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文中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抉择之难。方法三从学生的道德实践实例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就跟我们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他是怎样做的呢?设计意图列举具体的道德实践实例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启示,获得道德教育。一、

7、解读课题,获得信息。1.读课题,理解“启示”的意思。来源:Zxxk.Com2.师: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本文写的是什么事?作者写事的目的是什么?(写的是钓鱼的事,目的是告诉我们“启示”。)3.师:我们要学会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学习的一个方法。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1)认读下面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鱼鳃皎洁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鲈鱼翕动抉择(2)辨析字形。捞唠钩钓腮鳃沮诅诱绣溅践(3)解词。翕动:一张一合地动。皎洁:形容很白很亮。一般指月亮。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依依不舍:形容

8、很留恋、十分舍不得。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三、小组合作,整体感知。来源:学*科*网Z*X*X*K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面问题。(PPT出示问题)PPT出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2)根据“钓鱼”和“启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3)写“钓鱼”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该怎样分?2.学生汇报交流。按时间的先后、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先写钓鱼事件(第110自然段),再写获得启示(第11自然段)。钓鱼时间又分为钓鱼、放鱼两部分。3.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四、品读心情,学习写法。师:好不容易钓上来的鱼却要放掉

9、,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变得沮丧。)好,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具体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吧。1.感受鲈鱼之大。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钓上来的究竟是一条怎样的鱼呢?能从文中找出答案来告诉大家吗?PPT课件出示:PPT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师:大吗?怎样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师:钓到这样大的鱼,我们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PPT课件出示:PPT出示: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师: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指导生读出“得意”。)2.师:舍得放掉吗?从哪些句子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3.交流

10、,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4.PPT课件出示:PPT出示: A.“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B.“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C.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D.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5.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语言,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师:可见表现人物心情除了心理描写之外,还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情描写来表现哦!师:(指板书)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甚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挣扎(zh zh)尽管(jn jn)相似(sh s)翕动(h x)2.填字成词。()()闪闪()()不舍小心()()饥肠()()千里()()忠心()()【参考答案】1.zhjnsx2.银光依依翼翼辘辘迢迢耿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