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11251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

2、、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

3、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产”

4、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5、的一项是(3分)(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

6、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2) 文学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一盆兰花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这

7、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晴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感动,

8、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 又一个说:“五千多

9、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半晌,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

10、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 市场上他的一幅

11、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了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了个粉碎。B.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兰花没有卖到好价钱。C.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要五千块,城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D.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以老安所说兰花及画

12、家画作价格时情绪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5. 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 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6州刺史,以善政闻,

13、频见劳勉。炀帝嗣位,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

14、:“陛下今何在?”左右曰: “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

15、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 来护儿直言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