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跟踪突破-有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2111225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跟踪突破-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跟踪突破-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跟踪突破-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跟踪突破-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跟踪突破-有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地理差异考点跟踪突破一、选择题。1下列地形区属于第三级阶梯的是(A)A“鱼米之乡”B“世界屋脊”C“聚宝盆” D“天府之国”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D)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C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线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干旱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据此回答34题。3四大地理区域中,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D)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4关于该区域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原因叙述正确

2、的是(A)A海拔高,气温低B纬度高,气温低C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气温低D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温低5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A)A季风因素 B地形因素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6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D)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读下图,回答79题。7区域与与其他地理特征的连线,错误的是(B)A四季有花常见雨B高寒缺氧植被稀C大漠黄沙驼铃响D青稞美酒锅庄舞8印刷在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位于(D)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9下列界线与图中两区域分界线不吻合的是(D)A南方、北方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水田、旱地的分界线D暖温带与中温带的

3、分界线二、综合题。10读“我国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1)A地区的气候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2)B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其原因主要是纬度_低_,濒临广阔的太平洋。(3)C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在降水方面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少雨,因此,缺水(降水少)是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4)D地区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夏季凉爽,气温较低。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平均海拔高,这也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5)A、B、C、D四地所在的地区分别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1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4、1)B区域的自然特征是高寒;C区域内主要能源是石油、煤炭;D区域内人民过去的运输工具是_船_,矿产资源优势是有色金属;A区域内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2)C、D两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确立的主导因素是气候。(3)四个区域内,降水最丰富的是_D_;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B_;跨经度最广的是_A_。(4)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铁路是青藏铁路,它分布在图中_B_区域,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地位于_D_区域。(5)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字母_B_代表的地区,原因是地势高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落后。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字母_D_代表的地区,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12读“我

5、国区域划分图”,完成下列各题。(1)字母表示的区域名称: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2)在A、B、C、D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_A_和_B_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_C_和_D_地区。(填字母)(3)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一线也是一月_0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又是干湿地区中,半湿润与湿润地区分界线。13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显著,传统生活习惯迥异,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北方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原因是北方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2)南方地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原因是南方地区气温高,以热带、亚热带为主,降水丰富。(3)北方地区居民以面食为主食,原因是北方以小麦种植为主。(4)南方地区居民以米饭为主食,原因是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