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10710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年.12.14(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赖树钦 博土 教高 省勘察设计大师 一 责任 态度与风险 1 质量终身责任制 2 态度决定一切 弄虚作假害人害已 地质灾害评估的项目都是马上要征地实施 的工程 接下来的勘察 设计 施工和使 用均能验证 3 风险 在可研阶段进行 有一定的风险性 现状 是存在性 预测为可能性 二 评估主要依据及研究程度 一 主要依据 1 委托书与评估合同 2 国务院令第394号令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3年 11月24日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11 20号 4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及附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国土

2、资发 2004 69号 5 国土资源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DZ T0286 2015 6 省市相关防灾规划 7 项目立项依据 8 相关规范 DZ T0286 2015已经参考的不写 二 研究程度 以往工作程度 1 区域地质 水工环地质调查报告 2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3 场地或附近水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评述 上述资料对评估区内的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和地质灾 害的分布情况等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研究 工作 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 供了较为详实的地质技术依据 规范的基本规定中的评估要求及工作内 容 4 1 4 1 1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 应在可行性研究阶

3、段进行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和村镇规划时 应在总体 规划阶段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 1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岩溶塌 陷 采空塌陷 地裂缝 地面沉降等 4 1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 区域 地质 矿产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 进行地面调查 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 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4 1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经专家审查和备案后和备案后 方可提交立项和用地审批使用 4 1 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阐明

4、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 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进行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并 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4 1 6 评估工作结束后两年工程建设仍未进行 应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工作 4 1 7 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工程建设方案变 化大时 应重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三 评估工作大纲 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或设计书 必须进行现场踏勘 除了按规范进行工作安排外 注意环境 安全方面的内容 四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四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时间 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地质

5、编图 地质编图 km2 调查路线 调查路线 km 评估面积 评估面积 km2 调查点 个 访问 人次 照片 调查点 个 访问 人次 照片 张 收集资料 份 张 收集资料 份 举例 举例 我单位接受评估任务后 为了科学全面地对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 结合场地附近的区域地质 工程 地质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等资料 进行了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 并针对甲方提供的委托书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编写了工作大纲及评 估报告提纲 确定了野外和室内的工作内容 野外部分主要是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调查等 并布 置适量钻孔 野外调查范围主要根据该建设工

6、程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来 确定 本次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调查面积为5 30km2 调查范围见图xxx 本 次评估所布置的钻孔位置见图xxx 评估工作于2016年11 月9 日开始 于11 月22 日全部完成 主要进行下列工作 1 收集了工作区的气象 水文 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等资料 也 收集了与项目有关地质灾害勘察 治理有关资料 并进行综合分析 2 按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DZ T 0286 2015 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采用1 2000地形图为底图 采用线路穿越法 调查点 采用GPS定位 调查了地形 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等 并进行工程地 质 水文地质调查 重点

7、调查规划建设场地范围及其与之毗邻的河岸边坡 地质灾害特征 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分析 并进行现场拍照 3 在规划场地内部布置适量钻孔 初步查明场地范围内各地层成因 结构 厚度 类型及工程特性 4 在野外调查和收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对调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 分析 对本期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 对建设场 地的适宜性做出了评估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5 2016年11月23日至2016年12月4日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AutoCAD软件成图 于2016年12月5日提交该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报告书 本次评估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xxx 五 评估范围 规范

8、规定 4 3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 不应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 面积内 应视建设与规划项目的特点 地质环境条件 地质灾害的 影响范围予以确定 4 3 2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 应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4 3 3 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 设 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 中等的区段 应进行建设工 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 3 4 区域性工程建设的评估范围 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 程类型确定 4 3 5 重要的线路建设工程 评估范围一般向线路两侧扩展500m 1 000m为宜 可根据灾害类型和工程特点扩展到地质灾害影响边界 4 3 6 滑坡 崩塌评估范

9、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 泥石流评估范围 应以完整的沟道流域边界为限 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 初步推测的可能影响范围一致 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 影 响范围一致 4 3 7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 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 明显错位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 评估范围应尽可 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 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 交汇部位 活动断裂的拐弯段 强烈活动部位 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 处等 包括其中 六 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1 工程地理位置工程地理位置 线状工程的展布 2 工程范围及规模工程范围及规模 3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4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 5

10、征地范围 采用缩小版图片内插在报告 中 标准图纸放在附图 七 评估等级 1 场地复杂程度 不能直接将规范中的表附上 应明确区域地质背景 地形 地貌 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 地质构造 水文地 质条件 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 环境的影响的复杂 中等 简单条件进行判定 由复杂 中等 简单按序排列 以达到的条件确定复杂程 度 或者用表格形式 2 建设项目重要性 根据相关专业的分类进行划分 大 中 小型 高度 跨度等指标要有 如工业建筑 跨度 30m 24m 30m 24m 民用建筑 高度 50m 24m 50m 24m 特殊公建都是重要的 学校 医院 剧院 体育场等无太 小之分

11、 不属于一般民用建筑 八 地貌 1 地貌单元 地形地貌特征 主要包括海拔高度 相对高差和 地貌类型 成因与形态 2 微地邈形态 斜坡的形态 类型 结构 坡度 高度 沟谷 河谷 河漫滩 阶地 冲洪积扇等分布特征 微地貌的组合特征 相对年代及其演化历史 人工边坡 露天采矿场 水库 大坝 堤防 弃 渣堆等的分布 形态 规模及稳定状态 举例地形地貌一举例地形地貌一 xx区地处xx盆地中东部 地貌类型属xx盆地区 以中部xx红色丘陵盆地 残 丘及冲积平原为主体 南 北两侧为低 中山 北山南麓石灰岩区发育近东 西向展布的岩溶地貌 西南与xx县分界的小金竹尖海拔1336m 为本区最高 峰 xxx镇xx村海拔

12、31m 是全区最低点 南北山区地形起伏较大 沟谷切割 较深 局部形成山间小盆地 评估区位于xx盆地南缘 全线地表起伏较大 沿线地貌类型可分为剥蚀丘陵 山前及沟谷坡洪积斜地 河谷冲洪积平原 照片2 4 5 三种类型 剥蚀丘陵区地形波状起伏 山顶呈浑圆状 自然坡度一般为15 35 局 部大于45 坡洪积斜地展布于丘陵山体之间的坳沟及山前地带 地貌形态 呈坡洪积裙 扇 地形由山前向河谷微倾斜 自然坡度一般3 10 河 谷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 沿xx江 x溪及其支流两侧展布 线路经过地表最低 高程为45m 最高高程为306m 相对高差为261m 举例地形地貌二 举例地形地貌二 前部分略 项目评估场地属山

13、前冲洪积平原地貌 评估场地内部及其西南两侧区域地势 较为平坦 东 北两侧为丘陵 地势相对较高 场地地面标高约13 37m 现为菜地 苗圃等农业用地 以下为部分现场照片 图2 1 评估区全景 视角 南至北 图2 2 评估区东北角现状 视角 北至南 图2 3 评估区中西部现状 视角 北至南 图2 4 东侧红线边界 北段 现状 图2 5 东侧红线边界 南段 现状 图2 6 北侧红线边界 西段 现状 图2 7 北侧红线边界 东段 现状 图2 8 西侧红线边界现状 图2 9 南侧红线边界现状 九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含水层的分布 类型 富水性 透水性 隔水层的岩性 厚度和分布 调查地下水 类型 地

14、下水的水位 水量 水质 水温 等特征 分析地下水与评估区岩土体的影 响及地质灾害的关系 1 含水层分布及赋水性 2 地下水类型及动态特征 3 地下水开采与补给 径流 排泄条件 举例地下水一 举例地下水一 评估区的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与基岩风化带含水层 现分述如下 一 含水层分布及赋水性 评估区含水层主要分布于 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含水层岩土颗粒之间的孔隙之中 其中 人工填土层评估区场地大部地段有分布 厚度较薄 含水性弱 富水性一般 丰富 砾石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区域 厚度中等 含水性强 富水性较好 基岩风化带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网状风化裂隙 孔隙中 场地均有分布 其透

15、水性和富水性很不均匀 总体富水性一般 水量一般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 基岩风化与裂隙带中 受基岩风化程度和裂隙发育程度制约 二 地下水类型及动态特征 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潜水 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和碎石 圆砾的孔隙中 地下 水类型为孔隙型潜水 承压水 基岩风化带孔隙 裂隙型承压水 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网状风化 裂隙 孔隙中 地下水类型为孔隙 裂隙型承压水 上述含水层均具有水力联系 与地表水呈互补关系 据当地民井调查与建设方提供 当地气象部门近3 5年水文资料 本场地地下水变化幅度 3 5年 3 00 6 00m 本场 地地下水近 3 5年 年最高水位37 00m 历史最高水位37

16、50m 三 地下水开采与补给 径流 排泄条件 评估区主要抽取基岩风化带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民井开采为主 无集中式供水水源 地 开采规模不大 地下水补给 径流 排泄条件如下 评估区场地 第四系松散岩层中的孔隙潜水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地表水补给 及同一含水层的侧向补给 通过蒸发 地下径流方式往低洼处或下部含水层排泄 基岩风化带中的孔隙 裂隙型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地表水补给 上部含水 层补给及相邻含水层侧向补给 向相邻含水层排泄 举例地下水二 举例地下水二 评估区内地下水按赋存形式 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第四系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红层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 地下水的利用主要是民井开采为主 无集中式供水水源地 开采规模较小 一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一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由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厚度薄 不构成独立的含水层 因此 评估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按时代成因 岩性 地貌形态及 其地下水的埋藏赋存条件可分为两个亚层 1 全新统冲洪积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溪流及其两侧 上部为含砾石亚粘土 粉细砂 土 下部为直径较大的圆砾 卵石层 厚2 6m 该层的 主要特征 透水性强 在垂向上富水性差异大 含水性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