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10606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照市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为全面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发现、控制我市可能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切实做好疫情控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和山东省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方案(试行)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一、埃博拉出血热概况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

2、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一)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二)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

3、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

4、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三)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患者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四)病理特点主要病理改变

5、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二、疫情监测与报告(一)疫情监测目前国内尚无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报告发生,我市也无病例。根据目前疫情情况分析,我市发生本地病例的可能较低,目前主要以防范输入性病例为主。因此目前病例的监测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1、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对疫区归国人员的监测管理,及时发现可能的输入病例。2、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的应急处置知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病例的监测、发现和报告,重点是做好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感染科、血液科等重点科室和部位的监

6、测。(二)疫情报告1、医疗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的留观和疑似病例时,应在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9828)。在进行网络报告的同时,应同时向属地疾控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疾控机构:属地区县疾控中心按照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同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进行疫情报告。调查结束后,及时撰写调查报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三、应急处置(一)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市首例及各区县首例疑似病例,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将立即派出应急处置队会同属地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1、调

7、查内容: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的疫区逗留情况、暴露史和密切接触者情况等。2、调查方法(1)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途径,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转归等情况。(2)病例发病前疫区逗留、生活情况及暴露史。发病前21天内在疫区的活动情况。主要调查了解在疫区国家及其周边国家野外旅游情况、参观动物园情况,接触宿主动物蝙蝠、非人灵长类动物情况、接触其他动物情况,接触时间、频次及接触的密切程度,接触时防护情况。如为疫区常住人口是否有饲养、贩卖、屠宰、捕杀、加工、处理野生物或家养蝙蝠、灵长类动物的情况,直接

8、接触这些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接触时的防护情况。发病前21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接触情况:接触时间、地点、方式、频率,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发病前21天内有无接触其他不明原因死亡特别是急性发病有出血症状死亡的病例的情况。(二)标本采集与送检1、标本采集。医疗机构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后,在就地严格隔离的同时,应多次留存血清标本或采集3ml全血标本。首次标本可由流调人员带回,其它标本由医疗机构送属地疾控中心。2、标本送检。由市疾控中心安排专人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3、生物安全。采集标本应做好个人防护。标本应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运输材料之中,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

9、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三)密切接触者的判定与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如共同居住、陪护、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第21天结束。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四)疫点疫区的消毒与消杀流调时详细了解病人发病以来接触的所有场所,医疗机构内的消毒消杀由医院按照消毒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消毒,

10、其它场所物品由疾控机构按照消毒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消毒消杀。三、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市疾控中心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流调组和疫情分析预测组,消毒消杀组,后勤保障组,认真落实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到人。2、技术保障:严格值班制度,保持信息联络畅通。加强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防制技术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要结合不同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处置、专业队伍的相关技能和个人防护专业培训,提高报告、识别、调查与处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能力,确保关键

11、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3、物资保障:做好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防治药品、消杀药械、个人防护物品和必备的生活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应急任务的顺利完成。附件:1、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各专业组2、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3、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4、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5、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与手卫生指南6、埃博拉出血热消毒方案7、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8月21日附件1: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 长:朱友亮副组长:王洪涛 胡顺富 徐 敏 张晓东成 员:汉京华 王 婧 孟 强 郑 祺

12、周泉合 周 刚 尚兆荣 李 凯 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分析评估组组 长:朱友亮副组长:胡顺富成 员:汉京华 周泉合 周 刚 尚兆荣 苗 伟 周荣荣 李 峰 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组组 长:胡顺富副组长:周泉合 成 员:尚兆荣 宋传锋 郑志英 张 频 苗 伟 王世民 刘普亮 周长成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消毒消杀组组 长:王洪涛副组长:李 凯成 员:安佰伟 李艳青 丁 峰 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检测检验组组 长:王洪涛副组长:周 刚 成 员:周荣荣 李 超 郭立明 郑国栋 许闽莹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后勤保障组组 长:徐 敏副组长:汉京华 王 婧

13、 孟 强 成 员:杨绍明 孙瑞庆 孙洁明 刘 辉 李学渊 潘玉凤日照市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健康教育宣传组组 长:胡顺富副组长:郑 祺 成 员:孟祥萍 杨晓琳 郭美美附件2: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一、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史。1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2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3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4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二)临床衣现。1早期: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2极期:多在病程3-4天后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不

14、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三)实验室检查。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中实验室检查部分。二、病例定义(一)留观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发热(体温37.3)患者。(二)疑似病例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3不明原因猝死。(三)确诊病例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血液等标本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结果阳性。

15、若核酸检测阴性,但病程不足72小时,应在达72小时后再次检测;2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ELISA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3分离到病毒: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5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三、病例管理(一)留观病例。按照确诊病例的转运要求转至定点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动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病情。采集标本,在医疗机构达到生物安全2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相对独立区域内进行非病原学检测;按规定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解除留观条件:1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2若发热已超过72小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3仍发热但不足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需待发热达72小时后再次进行核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