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078679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3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42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5分)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从我国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稳定运行5个月后,于9月22日18时左右,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1.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属于 ( )A. 恒星B. 行星C. 卫星D. 星云2. 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绕_运行A. 太阳B. 地球C. 月球

2、D. 金星3. 最有可能干扰天舟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 太阳辐射B. 太阳活动C. 月球引力D. 流星现象【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在轨飞行的天舟一号绕地球运行,属于人造卫星,C正确。故选C。【2题详解】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说明进行轨道的天舟一号绕地球运行,B正确。故选B。【3题详解】太阳活动可能会影响短波通信,故最有可能干扰天舟一号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B正确。太阳辐射、月球引力、流星现象不会影响通信。故选B。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

3、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 B. C. D. 5.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A. 地势高,空气稀薄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D. 纬度较低,晴天多6.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

4、生,能量集中B.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C.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D.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7. 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有大气的运动 产生极光现象 火山的爆发 煤、石油的形成A. B. C. D. 【答案】4. C 5. D 6. C 7. B【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资源便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正确。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而形成

5、的,故错误。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故错误。故选C。【5题详解】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故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纬度偏低,晴天多,D正确。上海位于三角洲平原,地势低,A错。河湖纵横大气中水汽多,太阳辐射应该小。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面植被较多,B、C错。选D。【6题详解】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

6、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能源供应紧张,C对。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分散,A错。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不太阳能屋顶计划的直接原因,B错。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D错。故选C。【7题详解】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太阳活动产生极光现象,火山的爆发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的原因,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B。8.阅读材料,回答下题。贵州省多高原山地,其所辖瓮安县磷矿采区的始杯海绵(属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化石打破了科学界对“最早”动物的一般共识。一般认为

7、,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中生代【答案】C【解析】【详解】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属于古生代。故选C。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9.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0.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答案】9. B 10. B【解析】【9题详解】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

8、。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10题详解】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动物进化顺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三叶虫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鱼类恐龙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点睛】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

9、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201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多日绵延空中的壮观场面。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岩石圈包括A. 地壳

10、顶部和地幔全部B. 地核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C. 地壳顶部和下地幔D. 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12. 关于地壳厚度说法,正确的是A. 地壳厚度比地幔厚度略小B. 地壳厚度地区差异较小C. 大洋地壳平均厚度较大陆小D. 高原地壳平均厚度比平原小13.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 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水圈是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C. 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D. 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14. 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A. 水循环B. 海陆变迁C. 热力环流D. 太阳辐射【答案】11. D 12. C 13. B 14. A【解析】【

11、11题详解】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 km,远小于地幔厚度;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高原地壳平均厚度比平原地壳平均厚度大,地壳厚度地区差异较大。故选C。【13题详解】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大气圈中对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下降,但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温度上升,A错误;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厚度不相同,C错误;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在水循环

12、的一系列过程中,通过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和植物蒸腾等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A正确;海陆变迁没有涉及大气圈,B错误;热力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此环流没有涉及到生物圈,C错误;太阳辐射不能直接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错误;故选A。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

13、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 递减递增递减B. 递增递减递增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6. 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17.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A. 二氧化碳和臭氧B. 氩和氖C. 水汽和尘埃D. 氮和氧18. 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 、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C. 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 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答案】15. B 16. A 17. C 18. C【解析】15题详解】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

14、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结合图示气温曲线,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增递减递增,B对。A、C、D错。【16题详解】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约90以上,A对。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水汽含量很少,B、C、D错。【17题详解】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水汽和尘埃,C对。二氧化碳和臭氧、氩和氖、氮和氧是大气组成成分,不是天气变化的原因,A、B、D错。【18题详解】图中 层是对流层,随纬度增加而变薄,A错。、层划分的依据是气流运动方向的变化,B错。层大气位于大气圈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C对。层是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

15、机飞行,D错。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 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A. B. C. D. 20. 2018年北京市雾霾天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转 好,雾霾减少可以使A. 减弱B. 增强C. 减弱D. 减弱21. 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 反映出当地A. 弱、强B. 强、弱C. 强、弱D. 强、弱22. 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A. B. C. D. 【答案】19. A 20. D 21. B 22. C【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很少一部分被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